聊聊北京的二锅头
几个月前在前门附近闲逛,偶然间走进了红星源升号博物馆,第一次近距离瞻仰了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及历史,当时我就对这先前从未探究过的二锅头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锅头,这名字起得古朴,据说得于其制作方法。因为白酒是蒸馏酒,蒸馏出来的第一拨,叫一锅头,过于猛烈,醇厚要差许多。到了第二拨,就是二锅头,厚实,香,是最好的。到了三锅头,就又不好喝了。这又可以类比威士忌,多数爱尔兰威士忌蒸馏三次,但这样酒中的部分风味可能在此过程中消失。而多数苏格兰威士忌蒸馏两次,就像只经过两次蒸馏的Macallan,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威士忌。
二锅头分三种,叫“红二”的,是指红星牌二锅头,叫“牛二”的,指牛栏山二锅头,叫“小二”的,是指小包装的二两一瓶的二锅头,包括红二和牛二。众所周知,二锅头是烈酒,早先常见的,65度的多,72度的算极品,但现在酒很难找到了,一般是40多度,有56度的,都算是好酒。二锅头在包装上不是很讲究,就是普通玻璃瓶,绿色的或者白色的,要是看见陶瓷瓶的,那是请客送礼呢。
跟二锅头搭配的下酒菜通常也很简单:拍黄瓜、水煮花生米,顶多天冷的时候配个涮羊肉。由此可见,二锅头挺好“伺候”的,不需要七荤八素,穷人的酒,挺好打发的。但穷人的酒,照样能喝出很富有的滋味。
二锅头作为北京本地酒文化的代表,无疑是一方土地上的民间的酒神。北京大兴酒厂(原名“裕兴烧锅”)生产的永丰牌二锅头白酒,还被同仁堂中药店选为浸制虎骨酒等药酒的专用产品:“盖取烧酒用虎骨煎之,为正阳门外乐家药铺(同仁堂)专门之物。”有人形容“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看来这琼浆玉露,也不一定要装在洋派十足的精致容器里。
北京的大小餐馆里,虽然各地名酒应有尽有,但若是亲朋好友聚会要喝点白酒,销得最快的,恐怕还是二锅头。这倒不是因为什么“地方保护主义”,到了这里,似乎还是觉得喝二锅头最对口。
鲁迅当年在北京寄宿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时,经常“夜饮于广和居”(据其日记所载),借酒浇愁。只是不知道他通常选择哪种酒。根据他刚烈的性格,不会对辛辣的二锅头有太多的抵触情绪。至少,他频频买醉的那段时间所写的作品(《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已不再像江南的黄酒那样绵软、温和,而如同北方烈性的老白干一般刺激。
我想,仅凭花雕、加饭之类,无法使鲁迅爆发出撕心裂肺、惊世骇俗的一声呐喊。鲁迅的文章,至今仍散发着药的气质,是我们民族养心强体的“虎骨酒”。
酒丫头
更多酒事,长按识别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zf/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