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虎收雅贿逾千万贪官如何给铜臭
昨天,被称为云南“首虎”的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沈培平收受的贿赂中没有现金,万元均为“雅贿”,余万是玉器,剩下余万都是价格不菲的普洱茶,其中不乏百万元一筒的极品普洱。
(▲沈培平)
附庸风雅之心,人人有之。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太过赤裸直白,而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甚至茶叶、名表等恰巧能将受贿的过程“洗白”。于是,很多官员都乐于接受雅贿。送的人坦然,收的人风雅,一送一收间便给铜臭上喷上了香水。
除了附庸风雅外,洗钱工具或是官员青睐雅贿的最真实原因。小参(广州参考ID:gzcankao)盘点发现,官员雅贿不仅有真品,赝品也能雅贿,且同样有一套洗钱流程。
受贿万全是玉器普洱昨天,北京市一中院对沈培平受贿案进行公开开庭宣判。因主动向办案机关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构成重大立功,沈培平获得法院从轻处罚。法院认定,沈培平受贿万元,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宣判后,沈培平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据《京华时报》报道,沈培平收受的贿赂中并没有现金,万元均为“雅贿”,法院判决中认定的其收受的折合人民币万元的贿赂,其中余万是玉器,剩下的余万都是一些价格不菲的普洱茶,这其中不乏百万元一筒的顶级普洱茶。
沈培平曾被称为“茶市长”。他主政普洱市期间,将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他对普洱的狂热,从中可见一斑。当时他提出,“要让每个喝普洱的人都能想到这座城。”一些重要场合,如全国“两会”、云南省“两会”,沈培平还经常拿出普洱茶给代表、记者“泡上一杯尝尝”。
收受“雅贿”的官员可不少年6月,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立案检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央纪委查实了倪发科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贿总额近八成。倪发科年未经组织审批同意,就担任了省珠宝协会名誉会长,接触上了玉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倪发科还喜欢与玩家“斗玉”。
(▲倪发科)
海南省委原常委、原常务副省长谭力曾长期在四川为官。据媒体报道,谭力不爱金钱,就爱好古玩、字画。托他办事,他一般不直接收金钱,而是接受“雅贿”。谭力的落马,可能也与“雅贿”有关。
(▲谭力)
其实,官场中像倪发科、谭力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例如,当年赖昌星为了贿赂厦门海关副关长接培勇,重金购买了国内九名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牡丹图》送给接培勇;景德镇陶瓷学院原党委书记冯林华涉嫌用大量陶瓷艺术品向“省委书记夫人”于丽芳行贿,涉案金额或达千万元。
哪些雅贿最受青睐?官员为何“青睐”雅贿?比现金高雅、文明、隐蔽,披上爱好的外衣,更能掩人耳目,其实,这种心理在当前一些贪官中很有市场,他们受贿,索贿已经走出了金钱的传统套路,他们更青睐于一些“昂贵”的“高雅”,既显得文明高雅,又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现,且在物品价值鉴定环节上,因为专业性强,办案机关处理起来更为复杂。
眼下,“雅贿”文物经过环环周转、层层过滤而变现,已经成为官员洗钱的工具,且这个过程已经在一次次实践中衍生出了日渐完整的“产业链”。为“雅贿”变现服务催生出了一系列的古玩店和拍卖行,类似的还有“专营虫草、燕窝、虎骨酒回收代售”的保健品店。而一些烟杂店门口树一块不起眼的硬纸牌:回收名烟名酒,也成了社会默认的“行规”。这些半地下业务也会常因某些特定事件受到有关部门打击,但总体看,生命力仍然旺盛。
奇葩:官员雅贿不乏赝品在种种原因中,像倪发科等因为爱好而收受贿赂的案例并不在多数。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转移视线、满足贪欲,受贿者本人并不具备对收藏品的鉴别能力。
在李真案受贿物品拍卖会上,充斥着很多赝品。当时有专家鉴别后认为,李真收藏的徐悲鸿的《鹰图》、黄胄的《驴》及刘墉的《十三行真迹》均为赝品。
文强案庭审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焦点问题是曾被鉴定为价值高达万余元的张大千“青绿山水”画。文强当庭否认该画作为真品。后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对该画的技术、质量鉴定后,结论为:该画为一般仿品。
贪官收受的行贿物品中,假烟、假酒和假字画不乏案例。但并不能将此种现象简单归结为贪官素质问题,因为赝品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的“猫腻”,赝品往往也同样可以用于洗钱。
揭秘真品赝品洗钱渠道真品洗钱渠道1、行贿者将真品、真迹放置特定经销商处,以赝品价格销售给受贿者;2、借助拍卖会,进行围标,即竞买人均事前安插好。将真品、真迹以超低价格起拍,受贿者或其代理人经过象征性几轮举牌后,最终以绝对低廉的价格拿下该拍卖品。赝品为工具的洗钱流程1、首先受贿者名义将该赝品交给拍卖公司拍卖。行贿者指定一竞买人,竞买人举牌高价竞买。如此,受贿者以隐秘方式获得钱款。2、受贿者将归其所有的赝品存放在某经销商处,有行贿者意图行贿时,受贿者或直接或间接地告知自己有收藏雅好,同时指定特定的经销商。行贿者从该经销商处高价买得赝品,经销商获得一定提成。行贿受贿过程即告终结。“雅贿”物品价格认定亟待规范目前,关于“雅贿”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是,如何来认定这些工艺品的受贿金额?到底是以实际购买的价格为准,还是鉴定的价格,抑或是受贿人主观认为的价格、发票上的价格呢?因为玉石、字画等物品真假难辨,估价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地方也不尽相同。而且在行、受贿当时,各人对于这些物品真假性和价值认识也不一样。因此,对于“雅贿”物品价格如何认定,需要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加以规定。
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些物品通常以鉴定价格来计算犯罪金额,但是鉴定真伪与价格是千差万别。比如文强案中,对于一幅画,重庆市价格认证中心鉴定价值高达.12万元,但国家文物部门认定该画是赝品,最终该画没有计入犯罪金额。
也有些地方以发票价格或者实际购买价格来计算犯罪金额,但是,发票价、实际价格与鉴定价也往往不一致。例如,在成都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行贿人送给黄某的金镶玉佛购买发票价元,鉴定价30元,行贿人行贿时给黄某提供的发票价格为元,法院最终认定这一犯罪金额为元。
建议:官员财产申报应包含收藏要消灭贿物“创新”及变现的产业链,必先杜绝官员收大礼。而怎样杜绝官员收礼?反腐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等学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是“终极反腐”措施,是一种制度化反腐的要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任建明甚至把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称为一场“革命”,并已在一些地方进入进行时。
多名纪检干部、专家均认为,针对“雅贿”的隐蔽性和多样性,官员财产申报时应增加专门的项目如收藏品,发现瞒报及时追究。“如果一名官员年工资收入10万元,审查出他的年收藏品价值万元,那么就容易发现问题。”
文:黄江洁
部分资料据人民网、西安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
视觉设计:张明俊
广州参考编辑:何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gjzc/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