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是药不是酒
本文来源:家庭健康杂志
药酒又称“酒剂”,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酒内浸提制成的制剂,属于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之一。药酒是药不是酒,不同药酒所含药物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必须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
药酒的分类
药酒可按照功效、使用方法、生产标准等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生产标准来划分可分为保健酒和国药准字号药酒。
●保健酒又称之为食用型药酒,既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又有调节机体的功能,并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药准字号药酒又称之为药用型药酒,是指已获批准文号的药酒,具有和其他药物一样的特性,以临床治病为主要目的。饮用者必须明确自己的体质与身体状况,在中医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药酒。
酒的选择及浸泡时间
家庭制作或选购食用型药酒要有“方”可依。可先在中医师指导下,对症选药;其次,泡药酒的工艺和卫生要讲究。
自制药酒最好选用50~60度白酒,因为高度酒在浸泡过程中能杀灭中草药中黏附的病菌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或虫卵,可以使药酒在安全的条件下制成,能较长时间防腐,并且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入酒内。根据需要,也可以选择低度黄酒、米酒作为基酒,但浸泡时间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药酒并不是泡的时间越长越好,夏季一般浸泡1周左右,冬季一般2周左右,坚硬、贵重药材浸泡时间可延长至1~2个月或数月不等。
各种药材要洗净晒干或烘干再泡酒,才有助药效泡出,也不易引起药酒变质。泡药酒要使用非金属容器,如陶瓷坛、玻璃等器皿,不要使用塑料、铝或铅制品。
另外,白酒除作为养生保健类药酒的基酒外,也适用于腰膝酸痛类、关节痹痛类、中风及肢体麻木类治疗药酒的配制。黄酒用于风湿寒痹痛、心腹冷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肿痛等,宜用作制备祛风散寒、风湿痹痛、妇科保健、外科跌打损伤等药酒的基酒。果酒又称甜酒,以葡萄酒居多。葡萄酒具有温肾壮腰、舒筋活络、增进食欲、补血、镇静安神等作用,适用于体弱、疲劳、痛经及慢性胃炎等患者,也有抗衰老和美容效果,并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因此,葡萄酒适合作为滋补保健药酒和美容药酒的基酒。
饮用的宜与忌
食用型药酒 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①气虚、阳虚体质者宜饮用温补药酒。②阴虚体质者宜饮用清补药酒。③气郁、血瘀体质者宜饮用理气活血药酒。④痰湿、湿热、特禀体质者不建议饮用药酒。
自制食用型药酒时,所选的中药最好是药典中药食两用的药物,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试用一个方子时,应及时与中医师沟通反馈,不能无限服用。食用型药酒有以下几类:
●补气类药酒以人参酒为代表,对因气虚症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有较好疗效。
●气血双补类药酒以八珍酒、十全大补酒为代表,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心悸气短等。
●补阳类药酒以人参鹿茸酒、虫草酒、龟龄集酒为代表,适用于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
●以补心安神为主的药酒有龙眼酒、五味子酒等。
●治疗风湿病的药酒主要由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中药材配制而成,如国公酒、虎骨酒、五加皮酒、五蛇酒等。
●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主要由活血化瘀、疗伤止痛、补肾强腰的中药配制而成,如跌打损伤酒。
药用型药酒 有明确的适应证、禁忌证、限量、期限,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规定剂量、方法服用,否则易损伤身体,更起不到养生作用。
另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炎等患者,儿童、孕妇、经期女性及有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者不宜饮用药酒。
总之,每个人的体质及所患疾病不同,不可盲目饮用药酒。
延伸阅读
酒具有温通血脉、鼓舞阳气、祛风散寒等药理作用,古代有“药酒同源”的说法。药酒的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是殷商时期的“鬯”。在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以方药与酒结合治病的药酒方多达40余首,且用酒种类各异,方法多样,十分考究,开创了酒与药结合治病的先例。《素问·汤液醪醴论》云:“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邪气至时,服之万全。”说明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配药而备用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用酒的方剂也颇多,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红蓝花酒等。再到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边》等经典医著,药酒的发展可谓逐渐成熟。
编辑:房广星 审核:赵雪梅
药师说说药事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gjzc/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