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星火大学生实践团队常州瞿秋白纪念
年6月18日“此地正好,开枪吧!”年仅36岁的瞿秋白说完此生最后一句话,饮弹洒血,壮烈牺牲。
毛泽东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前言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红色旅游理想信念,年“无锡学院燎原星火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假期空余期间来到常州瞿秋白纪念馆,邀请大家一起“云参观”瞿秋白先生的故居。
简介
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祭奉祖宗的祠堂,总面积平方米,—年间,瞿秋白一家因贫困所迫寄居于此。纪念馆和故居合为一体,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且该纪念馆是常州地区唯一的一家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人物类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全面收藏、陈列、展示瞿秋白同志业绩、研究瞿秋白思想,弘扬瞿秋白精神的专业馆。
祠堂
步入祠堂第二进,在“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面,树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身姿矫健,神采秀奕,表现的是青年儒雅、书生味正浓的革命家形象,与纪念馆厅内铜雕相比,虽然同出于雕塑家童太刚之手,但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卧室
厢房的第三进是一个大房间,被屏风隔为两半。后半间是秋白父母和襁褓中的幼弟坚白的卧室。而秋白母亲就是在这里喝下红火柴头泡虎骨酒服毒自杀的。因无钱安葬,灵柩也存在这里多年。为此瞿秋白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亲,滥衫添得泪痕新。
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
习画处
作为革命家的瞿秋白,本身还是一位画家,而这直接源自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瞿世玮一生热爱山水画,画风古朴清雅、不落尘俗,且富于诗情逸趣。
瞿秋白短暂的一生,
在中国革命史上迈出了许多第一步:
他是中国第一个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人;
第一首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歌曲《赤潮歌》也出自他手;
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便是由他创办的;
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人;
他是第一个公正地评价鲁迅,与之并肩战斗,共同领导左联运动。他被鲁迅引为终生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他也是第一个主动承认自己所犯盲动错误的中共领袖,他拥有一个共产党人最纯粹与崇高的坦荡。
他有一句诗:“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为了觅得中华大地的春天,这个从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逐光者一直走在革命洪流的最前沿,他的一生波折多难又光辉灿烂,他是当之无愧的江南第一燕。
编辑:李赫程
指导:苏大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gjzc/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