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人挡不住的剧毒美食诱惑
美食
FOOD╲
“gei”剧毒美食
有一种食物,人们明知道其有毒,吃下去可能会有性命之虞,却仍然想去品尝,这种食物就是河豚。
河豚的罗源话叫“gei”,它看起来是一个萌蠢的小动物,特别是它有一个本领是,遇到敌人的时候,就自己吹起,把自己胀大好几倍,吓退敌人。这个时候就更加呆萌可爱了。
1克河豚毒素能使人丧命,但“无毒不美味”。
河豚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亚洲的日本、朝鲜及中国均极喜爱吃河豚。河豚肉之鲜美已成中国美食界之“貂禅”,越是危险,越是垂涎。
河豚传说也值得一死!
早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就极力主张吃河豚。当时孙奕所撰的《示儿编》这部书内,载有一则苏轼吃河豚的轶事,写得颇为生动。
话说苏轼谪居常州(今江苏省常熟、武进、阳湖、靖江一带)时,爱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想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吃一顿。
但见苏轼埋头大啖,不闻赞美之声。当这家人失望之际,这时已打饱嗝、停止下筷的苏轼忽又下箸,口中说道:“也值得一死!”
不过,另有笔记指出:苏轼所说的乃是“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说如此美味,毒死也是值得的。
河豚文化源远流长,据《山海经》记载,中国远在三千年前就开始食用河豚。早在战国时期吴越人食用河豚鱼之风比现今之日韩有甚而无不及,民间有谚语说:“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
河豚味美却有剧毒,它是自古以来食客们梦寐以求的美食,而在日本,品尝河豚宴已成为国宴级的民族文化。可见这“饮食”真乃人之大欲,为了一尝美味,宁可拼了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不吃河豚 不知鱼味只能拼了
仅仅一小片准备不当的河豚就能致你于麻痹然后死亡。但是如果烹饪得当,这将是一份只应天上有的美食。你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吗?
河豚的毒素都在其卵巢、内脏、眼睛、鳃、皮肤、背鳍、胸鳍和全身的血液之中。因此烹制时,这些全得处理干净,丝毫马虎不得。如果火候不到,食用之后十分钟就能导致死亡。
造物者真是神奇,竟然能把至毒至鲜二者融于一体,让人又爱又恨且欲罢不能。所以,要想一亲河豚芳泽,只能拼了。
查一下相关资料,小掌发现河豚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是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河豚含有EPA,DHA这两种被称为“脑黄金”的特殊脂肪酸,对脑健康有大补的功效,同时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是增白增强姿容养颜的名品。
河豚的精巢含有特殊的天然活性物资,例如鱼精蛋白具有康生作用,对人体内的肿瘤有抑制和生白作用。用河豚鱼的鱼鳍泡酒与中国传统的虎骨酒有异曲同工之效,是壮阳的名品,同时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都有很好的疗效。
河豚最好吃的部位一白二皮三汤四肉
河豚最好吃的“白子”,即精子;其次是皮,含有丰富的胶质,暖胃又美容;三是河豚汤,人间美味;四才是肉,所以千万不要盯着鱼肉吃。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吴越盛产河豚,吴王夫差成就霸业后,河豚被推崇为极品美食。
据说,吴王品尝河豚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入口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不知如何形容,想到宠妃西施,遂起名“西施乳”,一直流传至今。
河豚的烹制方法也多达十余种,包括凉拌河豚皮、椒盐河豚鳍、滑炒豚丝、红烧河豚、河豚烧竹笋、河豚烧秧草、白汁河豚等等。罗源本地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红糟河豚以及河豚干了。
生猛吃法刺生河豚
河豚的最具挑战性的吃法是“刺身”。
有位美食家这样描述品尝河鲀刺身的过程:只见气乎乎圆滚滚的几条河豚捕捉进厨房,不过十来分钟工夫,几盘鱼生就上了桌。据说鱼生中的极品就是河豚刺身,远胜我们常见到的三文鱼刺身。鱼生片薄如蝉翼,晶莹如玉,均匀地铺在盘子里,散发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听说现在有些地方推出一种吃法,即在杀河豚时,故意留些毒素在河豚体内,让食客吃时,口中微微发麻,再严重些,还有些眩晕,甚至使大脑暂时缺氧,这样便可体会到所谓欲仙欲死的感觉。这真是“拼死”,有些“玩火”的味道了。
河豚有毒,后果自负!!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罗源掌上生活编辑发布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喜欢就点→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gn/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