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中医说酒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与饮酒,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酒文化与中国传统医学更是有着长远而密切的联系。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温阳祛寒;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酒浸药物及使用频次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对于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是说,酒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的发散之性可以帮助药力外达于表,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其次,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药酒在GB/T《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中,属于“露酒”。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

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中医一般把药酒分为:滋补类药酒、活血化淤类药酒、抗风湿类药酒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纂的成药典,是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著作。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首。所收方剂均是中医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其中涉及用酒的方剂达首,约占三分之一。运用范围广、酒种制法多、使用方法活,乃至解酒醒酒,全书均有论述。书中在酒方的不同类型、作用、应用以及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介绍,对现代新药酒品种的研发,促进药酒配方的优化,指导正确使用药酒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另一本著名药书《普济本事方》中也记载了大量药酒良方。《普济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或《本事方》,10卷,宋代许叔微撰。共收录方,其中有81则论证和论述,见解精辟。这些方中十分之七为丸、散、膏、酒、粥、针灸、按摩。全书内容翔实,条理明晰,其中有很多药酒方,临床实用价值很高。举例二三:

桑葚酒

《普济本事方》桑心皮(即桑白皮),桑椹,糯饭五升。将桑心皮切,以水二斗,煮汁一斗,入桑椹再煮,取五升,以糯饭酿酒。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桑椹,一名文武实。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暴干为末,蜜丸日服(藏器);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图文选自《图解本草纲目》/李时珍著,崇贤书院释译

合肥黄山书社,.年3月第一版

水不下则满溢,水下则虚竭还胀,十无一活,宜用桑椹酒治之。桑心皮切,以水二斗,煮汁一斗,入桑椹再煮,取五升,以糯饭五升,酿酒饮《普济方》。

《神农本草经疏》

桑椹,味甘寒、无毒、单食、止消渴、陈藏器、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神农本草经疏》认为:“桑椹者,桑之精华所结也,其味甘,其气寒”。四时月令云四月宜饮桑椹酒能理百种风热。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桑被列为“中药”,桑葚、桑叶既可入食,又可入药,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桑葚、桑叶均被视为防病保健之佳品。

地黄酒熟干地黄(酒洒四两)附子(炮)茵芋羌活防风芎(各一两)石斛(二两)丹参(二两半)牛蒡根(二两半)牛膝杜仲(炒)桂枝(各一两半)大麻子(一升)上细锉,入绢袋盛宽贮之,用无灰酒一斛五升,封渍七日,逾日空心食前饮一盏,常醺勿令吐。增损茵芋酒茵芋叶川乌(炮)石楠叶防风川椒女萎附子(炮)细辛独活卷柏肉桂天雄(炮)秦艽防己(以上各一两)踯躅花(二两)当归(二两)生干地黄(二两)芍药(一两)上一十八味,咀,酒二斗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各五日,初服一合,渐增之,以知为度,令酒气相续。虎骨酒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胫骨(酒浸)萆牛膝(酒浸一宿,再焙)仙灵脾薏苡仁熟干地黄(各二两)。上细锉,绢袋盛,浸酒二斗,饮可一盏,入酒一盏。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节选中国酒业协会及网络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gn/5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