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算盘锣鼓和酒吴穹

父亲节,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又一个父亲节到了,没有时间回家和父亲相聚,就想些成年旧事,权当遥寄思念。

父亲年出生,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一生有幸经历过建国、土改、抗美援朝、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提心吊胆的日子稍不注意便会滑倒在人生的沟壑里,但他有信念,有原则,始终保持清醒,所以在那些年月的历次运动中,他都能够洁身自好、毫发未伤。

父亲坚强,再苦再累再困难,也从不在言语中表达,表面上似乎对很多事不在乎,其实内心却很在意,这种在意不是在关键时刻的方向把握,而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默默无闻的呵护,以至于后来我每每看到母鸡守护鸡仔的情境,就会想起父亲母亲对我们后辈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就会泪眼盈盈。

父母一生养育我们子女七人,五男二女,我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行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有。那时候供养孩子读书,难也不难。说难,是因为那时候经济条件非常困难,为了生计常常顾不了上学;说不难,是相比当下而言,现在养育一个孩子实在是压力太大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人,或多或少都读了一些书,都不是文盲,但是因为山区的教学资源问题和个人天资,少有人出人头地,好在大家平安。后来娶妻嫁人,生子生女,子孙个个不痴不傻,兄弟姊妹虽然各自成家,但依旧亲密无间,其乐融融。最隆重的日子便是全家聚齐,咽饭品菜,奉茶敬酒。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听父亲自己讲,他读过两年私塾,就是小学入门的水平吧,即使这样,在入伍之后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了,援朝回国几年时间,积极表现,入党立功。我受父亲影响,有英雄情结,高中毕业就去入伍。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除了职业需要的算盘,能够数出来的就只有锣鼓与酒。

父亲复员回乡后,不知道怎么就学会了珠算的手艺,有了这门手艺,生产队会计非他莫属,一把算盘被他拨打了几十年,居然没有坏,直到农村改革分田到户。

那是一把老式算盘,比现在的电脑键盘大很多,框架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深红发亮,榫头讲究,用头号铁丝做桥,粗大的算盘籽串在上面,显得结实而顺滑。算盘在我父亲手里,口念手拨,行云流水,噼噼啪啪,悦耳动听。

父亲偶尔会教我哥哥姐姐珠算口诀,我也凑在旁边听着,但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学会。更多的时候,我是把算盘当作难得的“玩具”之一:找一块结实、平整的道场,把算盘倒过来,算珠朝下,坐在上面,双腿像划桨一样蹬着地,给算盘以动力,让算盘向前滑行,那种兴奋和快感,不是今天的小孩们能够体会的。有一次,不小心滑到不平整的地方,把铁丝做的算盘桥压弯了,吓得不行。父亲回家看到被我玩坏的算盘,没有责骂,默默地拿出他业余做木匠的工具,捣鼓捣鼓,敲敲打打,算盘就恢复如初。之后再玩,就小心翼翼,不再弄坏,万一出现什么问题,也会照着父亲的样子去修复。那是我童年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说到锣鼓,那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在我们老家山区,还是人民公社大集体的时候,集体干农活,比如薅草锄地,几十人一溜排开,前面有两位德高望重的锣鼓匠,其中一位便是我的父亲,两人边唱边敲锣打鼓,打鼓执正,敲锣溜边,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一人唱四句,一人唱罢换人再四句,鼓点和锣声的节奏融为一体,你来我往,像讲故事一样,把三国、水浒、西游、说岳和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故事的精彩之处全部用四言八句的格式现编现唱出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也算是一种民间文化,不高深,但学起来也不容易,最终随着大集体时代的结束,这种锣鼓歌的表现形式也最终失传。因为这种锣鼓歌需要气氛和特定环境,所以后来我们子女想听父亲再唱几句,父亲都以没有锣没有鼓为由给婉拒了,而那几本破旧不堪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说唐》等经典老书,还有一副老花眼镜,一直被父亲收藏在那个属于他自己的一直上着锁的小木箱里。

酒在农村,是家中必备,似乎男女老少与生俱来都能喝酒,一人半斤八两不在话下。所喝之酒,有自酿的黄酒和白酒,也有供销社卖的廉价散装白酒,还有一种药酒——东北虎骨酒,当时两元一瓶,一瓶一斤二两。这算是很奢侈的酒了,当然买这种酒主要是用来待客,再就是干农活太累了,喝一点虎骨酒有助消散疲乏,而平时基本上就是喝很廉价的包谷酒或散装白酒。

父亲也不例外,爱酒,酒量不小,总之在父亲青壮年时代,没有见到他醉过,喝多了也不发酒疯,只是偶尔听说父亲也因为有不错的形象与条件,有着自己的红颜知己,偶尔喝多了,同龄好友之间吹牛说漏了嘴,结果被人传到母亲耳中,最后像多数家庭出现的类似情况那样,发生争吵,境状激烈而吓人。

岁数越来越大,对酒的爱好有增无减,或者不是爱好,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饮食习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慢慢老去的父亲,尤其是母亲早逝对他的打击,导致对酒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多数时候,在他的睡房里放着一个茶杯,里面装着酒,夜里口干,直接以酒解渴。

我来到广州已经快20年,每年会回去一次,回去的惟一理由就是看望慢慢老去的父亲。回家的时间也就一周左右,多选择在春节,或者是老人家过生日的时候。每次回家,都是恨不得早点到家,晚点返程。身在职场,总是因为时间紧张的关系,只能来去匆匆。我们不能天天见到父亲,如果是天天见到他,或许不会感到他身体和神态的变化,但是隔着一年半载再见,则能明显感觉到如刀岁月催人老的痕迹。

如今82岁高龄的父亲,早已经满头白发,之前身体状态一直不错,前年春季,即将满八十岁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左下肢动脉堵塞。因为血脉不通,血压增高,一条腿从膝盖以下变黑,触之疼痛无比,几个脚趾头几近坏死。被病魔折磨的父亲,也没有心情喝酒了,而且医生强调坚决要戒烟戒酒,看病期间父亲与酒绝缘。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没有好转,介入科室主任致电他的导师咨询,最后下达了截肢的通知。刚好,我三弟在大连读医学院研究生,主攻的就是治疗我父亲腿病的那种血管病介入治疗专业,就把父亲接到大连,很快安排手术。在两次各一个多小时的治疗、安放血管支架后,病痛逐渐缓解,到现在已经基本痊愈。

都说术业有专攻,这一次治疗父亲腿病,让我对“专业”一词有了更深的敬意,同时对父亲的坚强也有了更深的敬佩。往返一万里,来回都是坐车,父亲路上强忍疼痛不做呻吟,怕得是我们为他担心。

父亲病好以后,我们兄弟在要不要戒烟、要不要戒酒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认知上的分歧。我三弟是医生,力主不准抽烟。至于戒酒,达成一致意见:烟戒了,百无一害,但父亲一生没有离开过的酒,只要父亲喜欢,就让他适当地少喝一点,顺着他,就是孝敬了他。后来,我大哥大嫂在家里照顾父亲,除了关心父亲的起居冷暖端茶递饭,还每顿限量陪父亲喝几杯,抽空还陪父亲玩几把叫做“上大人”的纸牌。

受遗传基因影响,我也能喝酒,而且对酱香型酒情有独钟。好兄弟强送我两瓶好酒,自己没舍得喝,就趁父亲今年满82岁生日的时候带回家去,让父亲留着一个人喝。父亲不答应,说一定要我们儿女和孙子们一起分享,父亲还破天荒地给每人敬了一小杯。那一天,父亲格外高兴,有些许醉意。其实,我们都知道,醉人的并不是那酒,而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其实,对待父母,并不一定要送什么礼物,亲人相聚,陪他们开心地喝一口酒,足矣!希望所有孝顺的儿女,对渐渐老去的父母,要顺着,如果他想喝酒,就挑选一种好酒,让老人有限度地喝一口,不过量就行。

赞赏

长按







































江西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gn/7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