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服食十三门风寒暑湿血痰
凡一切病后将愈,表里气血耗于外,脏腑精神损于内,形体虚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静养,调和脾胃为要,防风寒,慎起居,戒脑怒,节饮食,忌房劳,除妄想,是其切要。若犯之,即良医亦难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蝣,如灯蛾之扑焰,自损其躯哉!戒之戒之,例次如下。
初愈务宜衣被适寒温,如太热,发渴,心烦,助虚热;如寒,则又令外邪仍入内。
伤寒时疫,身凉脉缓,宜进青菜汤,疏通余邪,如觉腹中宽爽,再进陈仓米清汤,以开胃中谷气,一二日后,可进糜粥盏许,日三四次,或四五六次,慎勿太过。或用陈豆豉,或清爽之物过口,或清水煮白鲞,醋点极妙。再渐进活鲫鱼汤调理百日,方无食复劳复等症。
食后复发热,宜断谷即愈,服调脾胃之剂,切勿用骤补、热药,须从缓处治,能收全功。
切痛,忌食猪脂、湿面、鸡、羊、腻滞、煎炒等物,犯之复发难治。
中风后,忌服辛散香燥等药,及猪、羊、鹅、鸡、鱼腥、荞面、蛋,滞气发病等物。
病后切忌房劳,犯之舌出数寸,死。
劳嗽发热,水肿喘急,宜淡食,忌盐物。
疟痢后,忌饱食,及香甜、滑利、诸血之物,生冷、梨、瓜之类。
痈疽发背,忌同伤寒。
虚损喘咳骨蒸,忌用大热温补等药,宜服补阴药,培养真元,庶几可也。
产后切禁寒凉等物,虽在酷暑之日,亦所不宜,世多误用,以致伤生,特为拈出。
痘疹后,不善调摄,多致危殆,因其忽略保护故也。
凡病后,如水浸泥墙,已干之后,最怕重复冲激,再犯不救。今具食治方于下,为保身者之助,并利畏服药者,以便于养老慈幼云。
食治秘方客曰∶万病皆从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盖草木药石,得五行之偏气,如人之得疾。因五脏有偏胜,则气血有偏倾。故用偏气之药物,治五脏偏胜之气血,使得归其正。然中病则已,不可过焉,过则药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饮食,人赖以养者,贪嗜之,所以有万病皆从口入之说,亦犹是耳,且五谷得五行之正气,尚有是说。盖饮养阳气,食养阴气,《内经》言之详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血气调和,长有天命。何况今人忽而不讲,惟知药可治病,不知饮食起居之间,能自省察,得以却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卫生者鉴之。
风门葱粥治伤风鼻塞,妊娠胎动,产后血晕。
用糯米煮粥,临熟入葱数茎,再略沸食之。
羊脂粥治半身不遂,中风。
用羊脂入粳米、葱白、姜、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十日效。
苍耳粥治目暗不明,及诸风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疮。
用苍耳子五钱取汁,和米三合,煮食。
乌鸡治中风烦热,言语秘涩,或手足发热。
用乌鸡肉半斤,葱白一握,煮熟。入麻油、盐、豉、姜、椒,再煮令熟,空腹食。
黄牛脑子酒治远年近日偏正头风。
用牛脑一个切片,白芷、川芎末各三钱,同入瓷器内,加酒煮熟,乘热食之,尽量而醉,醉后即卧,卧醒疾若失。
猪胰酒治赤白癜风。
用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不过十具愈。
又方白煮猪肚一枚,食之顿尽,三个愈。切忌房事、
寒门干姜粥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胸腹胀满。
用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一两,煮食。
生姜煎治反胃羸弱。
生姜切片,麻油煎过为末,煮粥调食。
生姜酒治霍乱转筋,入腹欲死,心腹冷疼。
生姜三两捣,陈酒一升,煮两三沸服,仍以渣贴疼处。
生姜醋浆治呕吐不止。
生姜一两,醋浆两合,银器煎取四合,连渣嚼呷。又杀腹内长虫。
茱萸粥治心气痛不止,胸腹胀满。
用吴茱萸二分,和米煮粥食之。
又方川椒茶(治同上)。
丁香熟水治亦同上。
丁香一二粒打碎,入壶倾滚水在内,其香勃然,大能快脾利气,定痛辟寒。
肉桂酒治感寒身体疼痛。
用辣桂末二钱,温酒调服。腹痛泄泻,俗以生姜、吴萸、擂酒俱效,如跌扑伤坠疼痛,瘀血为患,宜用桂枝。
豆蔻汤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胸膈痞滞,哕逆呕吐,泄泻虚滑,水谷不消,困倦少力,不思饮食。
用肉豆蔻仁四两,面裹煨,甘草炒一两,白面炒四两,丁香五分,盐炒五钱,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空腹妙。
暑门绿豆粥解暑渴。
用绿豆淘净,下汤煮熟,入米同煮食之。
绿豆酒治同上。
用绿豆蒸熟,浸酒服。
又方加黄连少许。
桂浆解暑渴,去热生凉,益气消痰。
官桂末一两,白蜜二两,先以水二斗煎至一斗,候冷入瓷坛中,入桂、蜜二味,搅一二百余遍,先用油纸一层,外加绵纸数层,以绳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气香味美,或以蜜封,置井中一日,冰冷可口。每服一二杯,百病不作。
湿门薏苡粥去湿气肿胀,利肠胃,功胜诸药。
用薏米淘净,对配白米煮粥,入白糖一二匙食。
郁李仁粥治水肿,腹胀喘急,二便不通,体重痛痹,转动不能,香港脚亦宜。
郁李仁二两,研汁,和薏米五合,同米煮粥食。
赤豆粥利小便,消水肿香港脚,辟邪疠。
赤豆淘净,同陈仓米对配煮粥,空腹食。
赤小豆饮治水气胀满,手足浮肿,气急烦闷。
赤豆三升,樟柳枝一升,同煮豆熟为度,空心,去枝取豆食,渴则饮汁,勿食他物,自效。
桑皮饮治水肿,腹胀喘急。
用桑根白皮四两,和米四合,煮烂可食。
紫苏粥治老人香港脚。
用家园紫苏细捣,入水取汁煮粥,将熟加苏子研汁,搅匀食之。
鲤鱼治水肿,满闷气急,不能食,皮肤欲裂,四肢常疼,不可屈伸用鲤鱼十两,葱白一握,麻子一升,取汁煮作羹,入盐豉姜椒调和,空心慢食。
又方鲤鱼二斤,陈皮二两,煮烂,入青盐少许,拌匀空食。
苍术酒治诸般风湿,疮疡香港脚下重。
苍术三十斤、洗净打碎,以东流水三石,浸二十日,去渣,以汁浸曲,如家造酒法,酒熟任饮,不拘时,忌桃李。
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香港脚缓痹。一方松叶酒,治同造同。
用松节煮汁,同曲米酿酒饮。松针捣煎亦可。
白石英酒治风湿周痹,肢节湿痛,肾虚耳聋。
白石英、磁石醋淬七次,各五两,绢袋盛浸酒中五六日,温饮、如少加酒,尽其力可也。
逡巡酒补虚益气,去一切风痹湿气,耐老延年,久服自效。
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两三钱;五月五日,收马兰花五两五钱;六月六日,收脂麻花六两六钱,九月九日,收黄甘菊九两九钱。已上俱阴干,十二月八日取腊水三斗。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粒,去皮尖。白面十斤。同前花和作曲,纸包阴干四十九日听用。欲造酒,煮糯米饭一升,白水一瓶,曲一丸,用曲一块封良久,酒即成矣。如淡,再加曲一丸。
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五加皮洗净去梗煎汁,和面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等。
仙灵脾酒治偏风不遂,强筋壮骨。
仙灵脾一斤,袋盛浸无灰酒二斗,封固三日饮之。
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
女贞皮切片,浸酒煮饮之。
薏苡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用薏米粉同曲米酿之,或将袋盛,煮酒饮之亦可。
海藻酒治瘿气。
用海藻一斤,洗浸,无灰酒日夜细饮。
黄药酒治诸瘿气。
用万州黄药切片一斤,袋盛浸酒煮饮。
燥门生地粥滋阴润肺,及妊娠胎漏,下血目赤。
生地捣汁,米二合,煮熟入汁一合,调匀再煮,加熟蜜少许,空心服。
麻苏粥治产后血晕,汗多便闭,老人血虚风闭,胸腹不快,恶心吐逆。
用家园苏子、麻子各五钱,水淘净微炒,研如泥,水滤取汁,入米煮粥食之。
百部酒治久近一切咳嗽。
百部切炒,袋盛浸酒,频频饮之。
蜜酒孙真人治风疹风癣,肌肤燥痒。
沙蜜一斤,糯米饭一斤,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常以蜜入酒代之。
人乳粥润肺通肠,补虚养血。
用壮实无疾女人乳汁,俟粥半熟,去汤下乳,代汤煮熟,置碗中,加酥油一二钱,调匀食。
槐枝酒治大麻痿痹。
槐枝煮油,如常酿酒法。
巨胜酒治风虚痹弱,腰膝疼痛。
巨胜子二升,炒薏米二升,生地半斤,袋盛浸酒饮。
蚕砂酒治风缓麻痹,诸节不遂,腹内宿痛。
原蚕砂炒黄,袋盛浸酒服。
紫酒治中风,口偏不语,角弓反张,鼓胀不消。
鸡屎白一升,炒焦,投酒中,待紫色频饮。
火门甘蔗粥治咳嗽虚热,口干舌燥,涕吐稠粘。
用甘蔗取汁三碗,入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
竹沥粥治痰火如神。
如常煮粥法,以竹沥下半杯,食之。
绿豆酒治阴虚痰火诸疾。
用绿豆、山药各二两,黄怕、牛膝、元参、沙参、白芍、山栀、天麦冬、花粉、蜂蜜各一两半,当归一两二钱,甘草三钱,以好酒浸之饮。
黄连酒有火症及发热,不宜饮酒。盖酒性大热,助病为疟,多致不治。倘遇喜庆事,必欲饮用此。
以黄连、绿豆各一钱,枸杞三钱,浸酒饮。
黄柏酒有相火而好饮者宜。如生疮疥及肌肤不泽,用黄柏一两,猪胰四两,生浸饮。
一味猪胰浸酒,令妇人多乳,催乳更妙。
小麦汤治五淋不止,身体壮热,小便满闷。
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煎。不时可啜,自效。
甘豆汤治一切烦渴,二便涩少及风热入肾。
黑豆二合,甘草二钱,生姜七斤,水煎服。
藕蜜膏主虚热口渴,大便燥结,小便秘痛。
藕汁、蜜各四升,生地汁一升,和匀,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匙,口含噙化,不时用,忌煎炒。
竹叶粥治膈上风热,头目赤痛,止渴清心。
竹叶五十片,石膏二两,水三碗,煎至两碗,澄清去渣,入米三合煮粥,加白沙糖二钱食。
四汁膏清痰降火,下气止血。
悉尼、甘蔗、鲜藕、薄荷叶各等分,捣汁,入瓦锅,文火熬膏,频频饮。如无梨,秋白亦可。
调理脾胃门凡病后脾胃弱,肌肉瘦,择相宜者食之,以助药力,绝妙。
人参粥治翻胃吐酸,及病后脾弱。
用粟米一合煮粥,入人参末、姜汁各五钱,和匀空心食。
门冬粥治咳嗽及翻胃。
用麦门冬浸汁,和米煮粥,妊妇食之亦宜。
粟米粥治脾胃虚弱,呕吐不食,渐加羸。
粟米、白曲等分,煮粥,空心食,极养胃气。一人病淋,性不可服药,予令日啖此粥,绝去他味,旬日减,月余痊。饮食妙法。
理脾糕治老人小儿脾泄水泻。
用松花一升,百合、莲肉、山药、薏米、芡实、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拌匀蒸熟,炙干食之。一方加砂仁末一两。
苏蜜煎治噎病吐逆,饮食不进。
紫苏叶二两,白蜜、姜汁各五合,和匀,微火煎沸,每服半匙,空心细咽。
姜橘汤治胸满闷结,饮食不下。
用生姜二两,陈皮一两,空心水煎服。
芡实粥益精气,强智力,聪耳目。
用芡实去壳三合,新者研如膏,陈者作粉,和粳米三合,煮粥食。
莲子粥治同上,健脾胃,止泄痢。
莲肉一两,去衣煮烂,研细入糯米三合,煮粥食。
鹿豆粥益精补脾,又治霍乱吐泻。
白扁豆半斤,先煮豆烂去皮,入人参二钱,下米煮粥。
山药粥补下元,固肠止泻。
怀庆山药为末四分,配六分米煮食。
茯苓粥治脾虚泄泻,又治不寐。
粳米二合,茯苓末一两,煮好,再下苓末一两,再煮烂食。
萝卜粥消食利膈。
萝卜大者一个,配米二合煮食。
胡萝卜粥宽中下气,煮法同上。
苏子粥下气利膈。
紫苏子微炒一合,研汁去渣,粥好下汁,再煮食之。
茴香粥和胃治疝。
用小茴香炒,煎汤去渣,入米煮粥食。
胡椒粥、吴茱萸粥并治心腹疼痛。煮法同上。
莲肉糕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
莲肉、粳米各炒四两,茯苓二两共为末,砂糖调和,每用两许,白汤送下。
豆麦粥治饮食不住口,仍易饥饿,近似中消。
用绿豆、糯米、小麦各一升,炒熟为末,每用末一升,滚水调服。
清米汤治泄泻。
用蚤米半升,东壁土一两,吴萸三钱,同炒香熟,去土、萸,取米煎汤饮。
米饮治咽中作哽,下食则塞,反胃不止。
用杵头糠炒一两,煮米饮,调匀,空心食。
黄鸡馄饨治脾胃虚弱,少食痿黄,益脏腑,悦颜色。
用黄鸡肉五两,白面二两,葱白二合,切作馄饨,入咸椒豉和之,煮熟空心食。
松子粥润心肺,和大肠。同米煮粥食。
炒面入粥同食,止白痢。
烧盐入粥同食,止血痢。
气门杏仁粥治上气咳嗽。
扁杏仁去皮尖二两,研如泥,或加猪肺,同米三合,煮食。
莱菔子粥治气喘。
用莱菔子,即萝卜子三合,煮粥食。
猪肾粥治香港脚顽痹,行履不便,疼痛不止。
猪肾两枚,切碎,葱白五茎,米三合,同煮,临熟加盐、豉、椒调和食之。
羊肾粥、鹿肾粥法同治同。
鸡肝粥、羊肝粥并补肝明目,煮法同上。
鹿胶粥治诸虚,助元阳。煮粥入胶,熔化即是。
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气痛。
虎胫骨一具,炙黄打碎,同曲米如常造酒饮。
霹雳酒治疝气偏坠,妇女崩中下血,胎产不下。
用铁锤火烧赤,淬入酒中饮之。
血门阿胶粥止血补虚,浓肠胃,又治胎动不安。
糯米煮粥,临熟入阿胶末一两,和匀食。
桑耳粥治五痔下血,常烦热羸瘦。
桑耳二两,取汁,和粳米三合,煮熟,空心食。
槐茶治风热下血,明目益气,止牙疼,利脏腑,顺气道。
嫩槐叶蒸熟晒干,每日煎如茶法。
柏茶止血滋阴。
侧柏叶晒干,煎汤代茶饮。
醍醐酒治鼻衄不止。
萝卜自然汁,入好酒一半,和匀温服。
韭汁酒治赤痢,又治心痛,以其散气行血。
连白韭菜一把,去梢取汁,和酒一杯温服。
马齿苋羹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腹痛。
马齿苋菜煮熟,入盐、豉,或姜、醋,拌匀食之。
猪胰片治肺损,嗽血咯血。
猪胰切片,煮熟,蘸薏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
羊肺肝肾治吐血咯血,损伤肺肾及肝,随脏引用,或肺或肝或肾,煮熟切片,蘸白芨末食。
欲试血从何经来,用水一碗,吐入水中,浮者肺也,沉者肾也,半浮半沉者肝也。
痰门苏子酒主消痰下气,润肺止咳。
家紫苏子炒研,绢袋盛之,浸酒中,日日饮之。
阴虚门(忌酒)
芡实粥见前脾胃门。
枸杞粥治肝家火旺血衰,益肾气。
甘州枸杞一合,米三合,煮食。
又方采鲜叶如常煮粥食,入盐少许,空腹食佳。
鳗鱼补虚劳,杀虫,治肛门肿痛,痔久不愈。
鳗鱼细切,煮作,入盐、豉、姜、椒,空心食。
牛乳粥补虚羸。
如常粥内加入牛乳和匀食。
羊肝粥。鸡肝粥、鸡汁粥,并治虚劳。
阳虚门羊肉羹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
羊肉四两,羊肺一具,细切,入盐、豉,煮作羹,空心食。
胡桃粥治阳虚腰疼及石淋五痔。
胡桃肉煮粥食。
又浸酒方加小茴香、杜仲、补骨脂。
桂花酒酿成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
羊羔酒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
宣和化成殿方,用糯米一石,如常浸浆取蒸,再入肥嫩羊肉七斤,曲十四两,杏仁一斤,同煮烂,连汁拌饭,加入木香一两,锉同酿,勿犯水,十日熟。
诸虚门参归腰子治心气虚损,自汗。
人参五钱,当归四两,猪肾一枚,细切,同煮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药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多服乃佳。
煨肾法治肾虚腰痛。
猪肾一枚,薄切五七片,以椒盐淹去腥水,以杜仲末三钱在内,包以薄荷,外加湿纸,置火内煨熟,酒下。如脾虚,加补骨脂炒末二钱。
猎肾酒治同上。
用童便二钟,好酒一钟,以瓷瓶贮之,取猪肾一对入内,黄泥封固,日晚时以慢火养熟,至中夜止五更初,以火温之,发瓶饮酒,食腰子。病笃者只一月效。平日虚怯尤宜食,绝胜金石草木之药也。
猪肚方治虚羸乏气。
人参五钱,干姜、胡桃各二钱,葱白七茎,糯米三合,为末,入猪肚内扎紧,勿以泄气,煮烂空心服,以好酒一二杯送之。
牛乳方老人最宜,补心脉,安心神,长肌肉。为人子者,常当供之,或为乳饼、乳腐,较诸物胜。
山药酒补虚损,益颜色,又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
用酥一匙,于铛中熔化,入山药末熬令香,入酒一杯,调匀,空心饮。
生栗方治香港脚及肾气损,脚膝无力。
用生栗蒸熟风干,每日空心食十枚,效甚。
水芝丸补五脏诸虚。
莲肉一斤去心,入猪肚内扎定,煮烂捣丸,如桐子大,每三四十丸,空心酒下。
以上诸方,其治病之功,胜于药石。人但知药能治病,而不知食能治病。孙真人有言曰∶医者先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议药。不特老人小儿相宜,凡颐养及久病厌药者,亦未为不可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jj/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