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两个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

自从有了孩子,是不是有时觉得真累。

比如孩子练琴,我躺床上,不开声音看手机,也会被老婆批评,然后自己反思。

孩子练琴我为什么不好好陪伴?为什么还看手机啊,虽然没有开声音,也是不好的榜样啊。得反思、改变。

这样一看,是不是觉得太累,做父母一定要对自己这么苛刻吗?

因为有了孩子,妈妈们往往会主动加强自我学习。

面对还是我行我素的爸爸,会提出很多的要求。

所以爸爸就会有更多这样的反问,“有必要这样吗?”

思索再三,我的答案是:真有必要。

假如有了孩子还是不知收敛,还是去外边玩的不归家,不陪孩子。回家就躺着玩手机,不陪孩子。

那为什么要生一个孩子呢?

因为做了父母,就有了父母的责任。改变就有必要了。

我们的一生,都要经历两个家庭。

一个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家;还有一个是我们成年后自己组建的家。

第一个家庭叫做原生家庭。

而且只要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就能感受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因为在这个家庭里,我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都受其影响形成。

我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原生家庭怎么影响着孩子的?

先说一下第一个小男孩。

那天,他妈妈带着他来我们家,找我在村里做事的叔叔办事。

小男孩4岁左右的样子,小小的个头,有点消瘦。不停地偏着头斜眼看人。

我刚开始以为他是眼睛不舒服,但过了很久才发现他这已经成为一个习惯。

可能在我们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有压力会表现地更频繁。

小小鱼一见到就喜欢,因为有一个能玩的小弟弟,所以就想去接近他。

可那个孩子一直躲在妈妈的背后,一声不吭地瞧着这个陌生的小哥哥。

一见到这情形,小小鱼也不知道怎么做了。

就拿着玩具在旁边玩着,应该能吸引到他的注意力。

可那个小家伙还是远远地看着,没有过来。

我还能听到他嘴里说着“我们家也有!我们家也有!”

她妈妈听到了,瞧了一眼这边,跟他说:“对,我们家有,不要去拿哥哥的啊。”

可我看得出他很想过来玩,却就是迈出去脚。我叫唤他过来。他还是犹豫着。

好不容易走过来一点,她妈妈就开始说了。“不要去搞破坏啊!我可不给你赔,要赔就把你赔给人家。”

孩子听到后又退了两步,回去抱着妈妈的腿。然后说:“我不跟你玩!”

我就觉得奇怪,一般孩子见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玩伴,会凑过来玩,或者看着。但是他第一句话却是“我们家有!”

还有他怯生生的眼神,却还要装着很强大的样子,也跟一般的孩子不同,有一种“既自卑又强势的感觉”。像极了他妈妈。

他们家的条件不好,他妈妈是来申请贫困户名额的。

但是却生了三个孩子,上面有一个男孩和女孩,最后又生了这个孩子。

亲戚好意劝她:“不要生了,有两个就好,负担重!”

可她却说是亲戚瞧不起人,觉得她养不活一个孩子。

可事实呢?这个孩子骨瘦如柴,跟着她四处奔波。还有那个应激反应一样的斜眼习惯。

其他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而他还是在家里。

从这个孩子身上,就能看出这个家庭的问题。而家庭会影响着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他很难积极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

所以他的脸上没有孩子那样纯真的笑容,而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之中。

母亲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没有得到善意,所以就无法产生善意。

在平常的交往中,为人处世就难免会出现封闭、刻薄的方式。

因为这样能保护自己,也能去赢得一种心理上的胜利。

孩子也会这样,往往很难合群。

很多人成年后表现的性格暴躁,总是对人对社会充满怀疑和不信任,还极力地逃避社会。

往往能追溯到三四岁时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从小喜欢看书,漫画、小说、杂志、名著……无所不看,曲折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形象,的确能满足一个小朋友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是的,我暂且把十岁之前的“阅读”称作“看书”,它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爱书如命”的我,力求把每一本看过的书完好无损地保存,谁动了跟谁急,拒绝共享。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因此,小时候的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能把书翻破,还喜欢在上面勾勾画画,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浑浑噩噩的,我就已加入了“高考大军”,每日都在纠结如何能拿更多分。作文,便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终于,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半强迫性地开始了“做阅读笔记”之旅。所读的书也从色彩缤纷的小说变为严肃文学和作文素材。强迫总是让人痛苦的,每日课业繁重,没时间阅读,更没时间写写画画。不过,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大脑处在飞速发育的状态。发育的结果,便是在大脑中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思辨体系。而有了思辨性的结果就是,在阅读时,文字不再是平面的,它变立体了。既而阅读的激情会被点燃,你会在看到某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后开始浮想联翩,开始思考,开始质疑,以逐步达到认可。无论是文学性的文字还是理论性的叙述,都能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微的世界,让你去判断,去吸收,去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那么这时,你便获取了初步的阅读技能。尽管不是专业作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jj/6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