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尊塑像再现传统药酒制作工艺一
塑像一
指导炮制技术的老药工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是集药酒酿制、药酒文化、中医药文物收藏、艺术家作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它融药酒制作与文化展现相结合,在众多艺术家的支持下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里陈列了大小无数件珍贵的馆藏之宝,其中有一组栩栩如生的塑像,屹立在酒坊中央。这组塑像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人物的形象刻画,更注重表现药酒工坊早年制作药酒的神秘的工艺流程,使整个系统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九尊塑像,不但散发着扑朔迷离的艺术芳香,还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整地诠释了药酒工艺的真实内涵。一尊尊形神兼备的药工形象,内容丰富,集观赏性、趣味性、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于一身,着力彰显了他们内在的活力、炮制的功底、艺术的灵动和历史的传承。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中展现的这九尊塑像,是由泥塑家王玉蓉、刘鑫、刘从越、陈文军共同创作。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可上溯到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泥塑主要以突出人物的瞬间神态、反映真实的生活场景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图中所示为乐家老铺的老药工在依据“古方配本”指导炮制技术,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呈现出古老并踏实的劳动场景。
以“古方配本”为主要依据所谓“古方配本”,即记载产品配方、制作方法、检验方法、药品标准,以及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的文本,是制备药品的文字依据,相当于现代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它传承了乐家老铺早年制作流膏、膏药和药酒的独特工艺、操作要领、技术诀窍等祖传秘制经验和传统,是乐家老铺多年制药经验及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现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中所收录的药目有:京都达仁堂乐家老铺丸散膏丹药目、京都乐仁堂乐家老铺天津分店丸散膏丹价目、永仁堂药目、同济堂药目、同仁堂京都颐龄堂药目、南庆仁堂药目、仁育堂参茸药庄药目、永安堂参茸庄丸散膏丹一览表等,共20余本。
“古方配本”是药酒制备的主要依据,是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图中老药工手握配本,将其中的“修合”之法指导并运用到实际的操作技术中。
虎骨酒的“修合”方剂修,即对未加工药材的炮制;合,是对药材的取舍和组合。“修合”指的是中药采集、加工、配制的过程。以虎骨酒为例。制作虎骨酒,要把其中绝大部分炮制好的药材,先行制成中药方剂,这就是所谓的“一胶三丸三膏”。
“一胶”指虎骨胶(此方出自《医林纂要》),虎骨胶性温味咸,能补益气血,强健筋骨;“三丸”是再造丸、大活络丸和透骨镇风丸;“三膏”指虎潜膏、国公膏和老鹤草膏三种流膏。其中“再造丸”的处方,来源于《威信医方集》“回天再造丸”的制药方法并有所调整。据史料记载,光绪十一年,时年51岁的慈禧太后突发中风面瘫,御医李德昌以金丹“再造丸”秘方将其治愈,故其处方和制备方法被《丸散膏丹名药配本》所收录,是乐家老铺为清宫制药时传入的工艺。
制备好这“一胶三丸三膏”,与国公酒一起置于铜罐中,再放入官桂、松节、没药、乳木丁檀四香、砂仁和蔻仁,隔水加热至酒沸,略加搅拌后,将罐中之物倾倒在大缸中,加盖密封。三年后收取缸内清液,虑后装瓶,即为虎骨药酒。
所以图中工序要求药工熟知药材的性能,掌握并遵守配本中的用药方法和修合之术,从选料、配料、炮制、酿造等各方面严格把关,例如投料的数量、药材的粉碎程度、存放方法等。只有选料上乘,炮制得法,才能使得药酒不但汁色澄清明亮,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病功效。
未完待续……
信息来源:《城市快报》
下期预告:九尊塑像再现传统药酒制作工艺(二)熟知药材特性精挑细选出良品
悬壶济百世,酿酒利万民,分享是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到相关著作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请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xg/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