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介质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介质

小儿推拿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挢引”、“案扤”等,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用于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步认识、总结发展出的一种最古老的医疗方法。由于小儿肌肤娇嫩,在采用推拿疗法时,往往会使用介质,包括液体、膏剂或粉末等,这种液体、膏剂或粉末统称为推拿介质,它们既可以减少手法对皮肤的摩擦损害,防止破损,又能够发挥推拿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效应。

摩与药俱

“摩与药俱”出自于《圣济总录·卷9治法·按摩》,“摩之弗按,按之以手,摩或兼以药,日按日摩,适时用也……摩之别法,必与药俱,盖欲凑于肌肤,而其势驶利……则摩之用药,又不可不知也”。从这段文献中,我们看到:按摩(推拿)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既可以直接将手法操作于人体,也可以通过手法将“药”输送给人体。而事实上,这种广义的“药”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推拿介质。

推拿介质的分类

通常将推拿介质分为膏剂类、水剂类、药酒类、汁剂类、粉剂类、油剂类六类。

1.膏剂类

膏剂类主要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一些与治疗和季节无关的无刺激性油类或药物油,掺入适量的中药末煎熬而成。膏剂作为一种推拿介质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五十二病方》如“取黎芦二齐、鸟啄一齐··…屈据口齐、芜花一齐,并和以车故脂……以磨其瘙。”

目前临床常用的膏剂主要是冬青膏,其主要组成部份是:冬青油、薄荷脑、凡士林和少许麝香,具温经散寒、润滑肌肤、消肿止痛之效。与擦法或按揉法相配合,可加强透热效果,常用于软组织损伤、风湿痹痛及幼儿虚寒性腹泻等。

2.药酒类

是以酒(一般为白酒)为溶媒,浸制药物(常选用具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活血祛瘀、行气理气功效的中药)数日后取其浸液而成。药酒类作为推拿介质古已有之。《小儿推拿广意》:“便秘者,烧酒在肾俞推上龟尾”。目前临床常用的药酒有风湿活络酒、虎骨木瓜酒、五加皮酒、独活寄生酒、人参三七酒等,大多具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活血祛寮,或具理气补气之功。而外用药酒多由归尾乳香、没药、血竭、马前子、广木香、生地、桂枝、川草乌、冰片,用白酒三斤浸泡二周而成。常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风湿痹痛的洽疗。

3.汁剂类

大多是将药物捣烂取其汁液而成。为儿科推拿的常用介质,尤以葱姜汁为代表。葱姜汁具温经散寒、祛风通阳解表之功,多用于冬春季节的风寒表证。如《幼幼集成》,“疏表法,小儿发热……以葱一握,捣烂取汁,……摩运儿之五心、头面、项背诸处,……此法最能疏通腠理,宣行经络,使邪气外出……。”《厘正按摩要术》:“推攒竹法:治外感内伤均宜。医用两大指,春夏蘸水、秋冬蘸葱姜……。”

汁剂类的另一种常用介质是蛋汁(直接取蛋清或把蛋白与白面相和)有清凉去热、消积导滞的作用,为民间治疗小儿感冒及食积等疾患时所喜用之推拿介质。将蛋清作为推拿介质与手法相合具有预防小儿惊风之功。如《理论骈文》小儿初生三四日内,以手指蘸鸡蛋清,自脑后风门骨节……男左旋、女右旋……此方预免惊风甚妙”。此外,北方喜用的活血散瘀汁,多取当归、鸡血藤、甘草、松节、三七、桃仁、血竭捣烂取汁而成。

4.油剂类

均有润滑肌肤的作用。通常可分为药物油和食用油两种。食用油如麻油、菜油等,为擦法及民间刮法、拧法的常用介质。如《理渝骄文》:“疹以油刮背心,五藏咸解”。将其与手法相合,有清热祛风、和血止痛、补气补虚之效。

药物油,如松节油、冬青油均有疏松肌筋、通经活络、行气散寒止痛之功;红花油多由红花、薄荷脑、凡士林、冬青油配制而成,有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一切慢性劳损和风寒湿痹。

5.粉剂类

粉剂类介质均具润滑肌肤、吸水之效。一般在夏季应用,尤以儿科推拿中运用最广,如爽身粉、滑石粉。而松花粉另有行气通经之功,具消肿止痛作用的消肿止痛粉常用樟脑、冰片、辱香、乳香、没药等研成细末而成。

6.水剂类

主要有洁净水(蒸馏水)、薄荷水、木香水、麝香水、生理盐水及汤剂这几种。洁净水具凉肌肤、净洁表皮细胞、退热作用。薄荷水,乃取少量薄荷、用开水浸泡冷却一周后去渣,或取5%薄荷脑五克,加至一百毫升75%酒精内配制而成;用于夏季风热外感,小儿夏季热,具清凉解表、清暑退热、行气止痛的作用。木香水,乃取少许木香,用开水浸泡后冷却一周而成,有通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生理盐水,则具渗透创面,修复组织的作用。麝香水,取麝香少许,用洁净水加入即可应用,有行气开窍之功。内服之汤剂作为推拿介质,是水剂类甚或是介质中最有意义,最值得探讨,也是目前临床最少应用的一种推拿介质。

相关文献记载,对同一疾病既可以采用汤剂内服的治疗方法,也可采用同一内服之汤剂作为推拿介质,通过手法输送给人体,从而取得同等甚至更好疗效的治疗方法。如“古用羌活汤所以解太阳之表也,背为心肺膀肌经所属,邪中于背而脊强,然则羌活汤内服,亦不若羌活汤擦背”。

推拿介质的选用原则

推拿介质通常有上述六类之分,而其选用时首先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介质。另外,要根据季节、年龄、性别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介质。众所周知,风为春之主气,暑为夏之主气,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生发,人体腆理疏松开泄,因此宜选用具化湿解暑,辛凉之效的介质。如粉剂类,水剂类中的洁净水、雪化水、薄荷水及蛋汁等。即使外感风寒也不宜选用辛温发散的介质,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燥为秋之主气,寒为冬之主气,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而阳衰,人体腆理致密,阳气内敛,故宜选用润燥辛温之介质。如药酒类、膏剂类、葱姜汁等,至于内服汤荆则四季皆可辨证施用。

不同的年龄则生理状况、气血盈亏有所不同。小儿生机旺盛,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忌用攻伐之品,少用补虚之品,宜选用清淡润肤之品。如粉剂类、水剂类、食用油等。

粉剂:

1.滑石粉:一般采用医用滑石粉,使用方便,滑润性较好。

2.松花粉:用松花磨成极细粉末,松花粉有吸水、增加润滑作用,夏天出汗时,尤为适用。

3.爽身粉:多用于小儿,若夏天出汗时,有吸湿润滑爽身作用,当然出汗太多时其润滑性就不如其他粉类。

4.展筋丹:又称揉药,是中药极细粉末,故暂将其归于粉剂来谈。展筋丹由乳香6克、没药6克、藏红花3克、麝香1.5克、冰片1.5克、樟脑1.5克,研细末、装瓶密封各用。用时例少许药涂于施术处,用手揉按,有消肿止痛作用。

酒剂:

1.白酒:用上等白酒,有活血散风、除湿祛寒作用,外用药酒,多用白酒浸泡由药而成.

2.舒和酒(郑怀贤方):麝香、三七、冰片、薄荷脑、生地黄、樟脑等,用白酒浸泡而成。对受伤的肌肉关节有舒筋活血、祛瘀等作用,忌内服。

3.外擦药酒:桂枝9克、苏木6克、生地15克、牛膝9克、甘草3克、川芎9克、乳香6克、杜仲9克、没药6克、续断6克、樟脑6克、归身9克、骨碎补15克、赤芍12克、红花12克。上药浸酒30斤,一月可用,忌内服。

4.跌打酒、虎骨酒、风湿酒等均有市售。

5.药醋:各地制醋法不同,其性略有差异,有些人喜用自醋代酒泡药,制法大体相同,酷属酸,有收敛软坚作用,但润滑性更差些,故使用者不如配类普遍。

油剂:

1.按摩油:樟脑油克、松节油克、花生油克、石蜡油克、冬青油克、薄荷脑50克、冰片50克、凡士林克。润滑性较好,按摩时,皮肤有温热感、按摩后皮肤又有清凉舒适感,有一定药物作用,适于各种病的按摩。

2.传导油:由冬青油、甘油、松节油、酒精、蒸馏水等配制而成,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作用。

3.肉桂油:用肉桂浸于麻油中一月后可用,适于虚寒之症的按摩。

4.麻油:润滑性较好,民间用于刮法或柑夹法、拧法等。

5.市售的松节油、冬青油、万花油、红花油等,均对跌打损伤的按摩有较好效果。

水剂:

1.水:洁净的冷水。

2.薄荷水:取少量薄荷,用开水浸泡后待冷去渣可用,有清凉解表止痛作用,适于夏天使用。

汁剂:

1.姜汁:生姜捣烂如泥,蘸其汁按摩,姜汁十分润滑,多用于小儿推拿,有温热散寒,驱风逐邪作用。

2.葱汁:将葱白捣烂如泥,取汁使用,多用于小儿推拿,有通阳、散寒、解表等作用。也可姜葱汁合用,或加少量水调成姜葱水、也可将等量姜葱泥浸入95%酒精,浸泡二周成姜葱汁使用。

其他:

1.蛋清:用于小儿推拿,有清凉去热、消食作用。

2.蛋清面团:用蛋请和面成团,用于小儿胸腹背等处,搓动面团使在小儿皮上滚动,这样既可传导有弹性的滚压力、又不伤皮肤,可治小儿感冒,食积等疾患。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咨询电话

-(春柳总院)

-(长江路分部)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xg/17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