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邢台最美古村落牛豆台寻觅重庆森林
如果不是那个传说故事,古村落牛豆台之旅似乎少了一丝味道。驱车从路罗镇驱车北行,只有一条蜿蜒的盘山路通往牛豆台。从嘈杂的城镇到静谧的山路,顿时让人心生欢喜,连空气中也带着一丝清爽和凉意。大概几十分钟起起伏伏车程,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周围郁郁葱葱的山木草林不见了,豁然开朗一派景象,眼前一条邢汾高速公路上从头上穿越而过,而牛豆台静静坐落在高速下面。村外一个小小的广场,环视四周,有茂密的树林围绕,所以我们看不到整座村落的样貌。若隐若现石板房不得不说,牛豆台从入口处,就给足了我们震撼和敬畏。不同于其他村落,牛豆台村口处的小篙上就有座“观音庙”。安静的庙宇,似乎告诉每个从此经过的人,这座古老村庄蕴含着悠久历史,丰厚人文和神秘底蕴。拾阶而上,村中的路面由石板拼接而成,没什么规律可寻。顺着小路往里走,两边的石头房子不断映入眼帘。阶梯状的房屋依次向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仿佛有种山城“重庆森林”的即视感。让人欣喜的是,这里的民居特色沿袭大山深处民居建筑风格,就地取材,青石、黑石、鱼青石、红石等,煞是好看。村干部告诉我们,曾经牛豆台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原始森林,所以走在村中,常常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别小看地上的石板,底下可是有鲜有“文章”。掀开来看,一条沟壑蜿蜒走向村口,原来是村中暗藏的排水系统,家家户户用水通过这条条水沟排入埋在地上的暗管。不得不感叹前人的聪明智慧。古槐树下听传说每座村落名字似乎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或神话。牛豆台也不例外。村中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村名来历。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羊范村的宋氏迁到此地,占山建村。那时牛豆台因处于原始森林,山中老虎常进村伤害村民及牲畜。村中一李氏村民喂养着一头牛,勇猛无比,常与老虎展开搏斗,不分胜负。村民为能尽快消除虎害,在牛角上各绑一把刀,终将老虎杀死。村民们欢庆除害于是吃虎肉泡虎骨酒,将虎皮剥下搭在村西一块巨石上。没想到,这头牛看到石头上的虎皮,以为猛虎又来,奋蹄疾驰冲了过去,一头撞死在这块石头上。为纪念牛虎之斗,村子被取名“牛斗台”。后村民将“斗”改为牛“豆”台。听传说,不得不提村中那棵古槐。据说,牛撞石就位于古槐根部,由于村中石板路维修改变,那块石头多半已埋进了石板路下。仰头看,已有五百余年古槐树叶依然枝繁叶茂,树干粗到大概有三四个人才能抱住。老槐树另一边,空了一大片,村民在这里供奉着这位“老槐仙”祈福一年四季平安福寿。听老人说,这棵古槐特别神奇,枝干掉落从未砸伤过任何村民。“九棱八搭”大戏楼听说过“九棱八搭朝王殿”吗?说的就是戏楼。当然与皇家的戏台不同,牛豆台戏台虽历经风雨,但大体支架仍然完整,戏楼的木梁,约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如今的戏楼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堆满了柴草。据村民讲,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小时候还在这里听过戏呢。当时的牛豆台可是因戏楼名闻十里八乡,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听戏看戏,场面热闹而壮观。据说前面的人已到牛豆台的戏楼前面,后来的人还在几十里外的商道上,车水马龙,绵延不绝。斑驳的戏楼早没有往昔的热闹,其中的一角被车撞坏重新修复,但丝毫也损坏不了充满魅力的容颜。与戏楼同期的老物件依然存在村中各个角落。村中央的巨大石磨还在使用,供全村人磨米、磨面。旧房子的墙角下依靠着几块带着窟窿的软石,旧时的烟花炮仗就是在此制作燃放。如今,它们也已被遗忘在旧时光里,任由风吹雨打。二月二祭龙母漫步牛豆台,你会发现村中的庙宇非常之多。南、北海子孙庙在一个院子之中,有人介绍说,这里在文革时期曾是间学堂,后来又被恢复成庙宇。如果来牛豆台,最好是二月二。这天到来的时候,村民先到古戏楼的北侧,请出龙母,然后抬着龙母、白二爷、黑七爷沿街巡游,之后把他们抬到村南的广场里,安置到神棚,供人们祭拜。之后村里的大鼓队、腰鼓队、秧歌队,请来的戏曲演员轮番上场,热热闹闹,精彩异常。表演结束后,抬着神像到村南的龙王庙上香,之后再把神像抬回村里安放。最后一站,我一个人去了雄踞村南高台上的龙王庙。庙前一功德碑上记录着牛豆台的来历,这里除了寄托村民美好向往外,也在警示大家若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会遭人唾弃和审判。龙王殿的位置独立在村外。它更像一方守护者,庇佑着这里的村民百姓,使他们生活富足、富裕安康。不过,这些古老的东西,随着横跨在村南的邢汾高速的贯通,还能保存多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本报记者张子乾通讯员路少河文天平王云/图您只需负责阅读我们负责新闻最大的媒体白癜风可以治愈吗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上一篇文章: 中国游客刚到泰国机场就被抽查遣返下次 下一篇文章: 全国各地土特产一览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xg/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