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药酒,竟蕴含着如此深厚的养生智
中国自古便有将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泡入酒中饮用以达到养生之目的的传统。
其中,将某种中草药与酒有机地溶为一体,即为药酒。根据用药配伍和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中药泡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如果从殷商时期算起,药酒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真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药酒的制作和功效,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作了专题论述。在其《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首先讲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作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对用药酒治病是非常重视的。
到了汉代,药酒逐渐成为中药方剂的组成部分,其针对性和治疗功效大大加强。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及《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多次论述了药酒与药的关系。在东汉,已形成正月初一饮药酒防疫的习俗,当时饮用的是椒酒,即用花椒浸泡的酒,花椒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等作用。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35个,至少有5个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咬伤、疽、疥瘙等疾病。
此后各朝代,论述药酒的书籍和篇章更是层出不穷。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有桃仁酒、猪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等治疗性药酒。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医药家陶弘景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酒可行药势”,在总结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方法,并指出71种药材不可浸酒,可见此时药酒的制法和用法已不断完善。
从隋唐至宋元明清,随着蒸馏酿酒的出现,药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期间,医学家对药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药酒在民间的应用更加广泛。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载有巴戟天酒、五加酒、芎酒、枸杞酒、虎骨等药酒十余种。
宋代《太平圣惠方》的药酒序则谓“夫酒者,谷蘖之精,和养神气,性惟剽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行药势。”主张用药治病,宜分病邪之深浅,若病之初,当以汤液治之;而病至晚期,沉疴日久,当以药酒性酷热和善行药势之优点而用之。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收集了不少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药酒方。
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补酒方00余种。
由此可知,药酒已由治疗性向补益强身的养生保健酒发展,并已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古老的药酒发展到今天,仍与时代共存,并随着科学技术的繁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小编寄语
中医养生对季节尤为重视,源时酒是同仁堂健康根据“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季节养生特点,选用相应的药食同源的食材,融入优质基酒而制成的一种养生酒。其中“秋收”选择了玉竹、百合等物,香味悠久、入喉净爽,最适合秋天饮用,可以在线下门店进行购买。
更多近期热文推荐
想要瘦下来,你按照身体时钟吃东西了吗?健身球上也能练出翘臀对自己臀型不满意的姑娘速入造成免疫力失衡的5大元凶,来看看你中招了没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zf/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