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药酒配方真有毒吗
养生大师们总会斩钉截铁的说:这款药酒是出自古代医书,这道配方是源于古典名著,你凭什么不信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药酒究竟是有神奇疗效的保健养生品,还是心灵大保健安慰剂?——「时拾史事」只能从历史角度扒皮药酒是不是“有毒”,不懂药理,孰是孰非,各位亲自己辨别吧。
最古老的药酒酿方
“酒为百药之长”,古代医家把生药材浸入酒内制成药酒,特别是把生药材浸入酒内制成药酒后,由于酒精所特有的溶解作用,把含在生药材内的成分,包括微量成分,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泡了出来。泡出来的成分又与酒精溶合为一体,这样,人体就可以充分地将它吸收;同时靠酒精促进了血液循环,通过血液循环,药物很快地遍及全身,使药力迅速地得以发挥——药酒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此。
药酒还有一个优点在于,生药材的自然香味使其饮时爽口,比起“良药苦口”,人饮用时更易于下咽,当然,酒鬼们也可以用“养生保健”作为酗酒的借口。
▲《养生方》帛书属一级文物,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内容主要为男性治疗或保养、女性治疗或保养及用于行房等养生药方,还记载了中国最古老药酒酿方
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简书。其中,《养生方》《杂疗方》《五十二病方》等医学和养生学著作里,有36例药酒方。在《养生方》的可辩识文字里,有6种药酒的配方:
①治“老不起”:用麦冬(即颠棘)配合秫米等酿制
②治“老不起”:用黍米、糯米等“为醴方”制成酒
③美酒和麦X(不详何药)等制成
④用石膏、藁本、牛膝等配制
⑤漆和乌喙(乌头)等药物酿制
⑥漆、节(玉竹)、黍、稻、乌喙等酿制
在《杂疗方》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即用X(不详何物)和薜荔根等药放入X(古代一种炊事用蒸器)内制醴酒。由此可见,起码到西汉时,文献中已经有了对于药酒酿制的完整论述。
这些药酒,主要是用于“房中术”!!!
最早用药酒治病的医案记载
药酒古时作“酒醴”或“醪醴”,是用饮料酒(粮食酒)浸出的中药澄明液体制剂,是传统古老成药剂型之一。扁鹊认为可用酒治疗肠胃疾病“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诊籍》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集,作者是“24孝”之一“缇萦救父”主角淳于意。他在《诊籍》中记载了25个案例,包含了病人基本情况、病情状况、诊断用药、治疗效果等各方面的完整信息。这其中,有两例用药酒治病的记载:
(1)济北王患“风蹶胸满”病,淳于意为其配制了药酒,济北王只喝了三石,就痊愈了;
(2)苗川王美人难产,淳于意让她饮用莨菪酒(莨菪能麻醉镇痛,用酒冲服,功效类似助产剂,这种应用,尚属首次),随后王美人就生了个肥肥白白的婴儿。
《诊籍》中药酒的功效,我觉得可信度较高,因为《诊籍》的25个案例中,医治无效死亡者多达10人。
最早对药酒的专题论述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数“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
▲有虎金簪卡喉,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老虎感恩充当药王坐骑
孙思邈在《千金方》里共记载了药酒方80余例,涵盖补益强身、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首;《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首,是我国现存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论述。
《千金方》特别强调了药酒及酒剂的毒副作用,“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兴不解,逐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药酒是药!药!药!若贪杯godie快!
药酒的玄幻之路
虽然医家们说了药酒是药,不能乱饮,但是,医的繁体字有2种写法:
▲“医”的繁体字“醫”和“毉”
SO,药酒开始变得神奇。首先是汉代,当时的人们大多自认为活在仙侠(小说)世界里,满大街的人都神神秘秘自带灵气,修仙是当时的主旋律之一。汉代人的科学观里,柏是神仙灵药,椒是玉衡星精,所以最适合泡酒制成保健品在逢年过节开趴体时一起享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春特饮“椒柏酒,饮桃汤”。柏酒是把柏叶浸在酒中制成,椒酒则是用椒花。南朝的庾信为其代言:“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喝药酒的礼仪也很讲究,如果你像孔融让梨那样要长辈饮先是不对的,要按年龄从小到大的喝。
唐朝人在喝椒酒时有椒盘这种道具。宋人说椒盘就是放有椒花的盘子,喝酒的时候捏一小撮放酒里。这一小撮到底是多少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除夕以椒三七粒,东向侧柏七枝,浸酒一瓶饮。”除夕这一天用椒“三七”粒(3×7=21)折东侧的柏叶7枝,泡在同一瓶酒里制成“椒柏酒”,第二天过就可以喝了。其中的椒参考屠苏酒的制法,也许是川椒(麻死人,参见外省人第一次吃四川麻辣火锅)。
到了南北朝(-)时人们的病情更严重了。
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南朝梁时过节,皇帝通常会给员工们发三种福利:“岁旦酒、辟恶散、却鬼丸”。
岁旦酒,除了从汉代流传下来椒柏酒,还有另一种更霸道的---屠苏酒。
《小品方》(东晋陈延之)里记载的屠苏酒详细配方:大黄五分,川椒五分,术、桂各三分,桔梗四分,乌头一分,菝楔二分。将这七种药材细切,装在丝制的袋子里,时间要选在除夕当天的正午,把袋口绑上绳子,从井口放下去,一直到袋子触着井底的泥土为止。等第二天的天明时分取出,再把药袋浸泡在酒里就成了。喝的时候要面朝东,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刚断奶的小盆友和没断气的老年人都要喝!
后来还有个说法是这个药酒是华佗的原创,曹操代言,广告词:一人我饮酒醉,全家活一百岁!----“一人饮,一家无患”,这就是赤果果的虚假宣传,其中的“乌头”有毒,而且毒性强烈,故必须经过炮制才可内服,内服处方上也应写明制乌头或制川乌、制草乌。未经炮制服用,很少量即可引起中毒(百度词条“乌头”)。
药酒真的有毒
在宋代,谁要是享受到了南朝公务员的待遇,接到了皇帝御赐的药酒,那他就可以写遗书了,特别是投降派。
南唐后主李煜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不过死法确定是喝了牵机药酒而死---而且死得很不小清新。他喝的牵机药酒,服后头足如弓状挣扎,痛不欲生,状如牵机,折腾许久才断气,死状惨烈。所谓「牵机药」即中药马钱子,含「士的寧」及「马钱子碱」,是极强的中枢兴奋剂,大量摄入会强烈抽搐。成人一次口服士的寧5到10毫克就会中毒,30毫克即可致死。马钱子的毒性也很剧烈,致死量只需约10克(2钱)。病患中毒后会出现全身僵直性痉挛,伴随双目凝视、牙关紧闭,面部会出现一种诡异而可怕的狞笑一直至呼吸肌麻痹而死,李煜之死状「前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与之大致相符。
▲电视剧《新水浒传》剧照
还有一个是宋江,投降后的宋江命运悲惨,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忽听得——忽然朝廷就降赐御酒来了,宋江屁颠颠与众出城迎接。赐酒的”天使”当然知道这是毒酒,可是宋江不知道,还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揣着宋江塞的红包走了,宋江直到喝完御酒后疼得死去活来,“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乃叹曰: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而他接下来的身后事就是,给李逵“接风酒内,已下了慢药。”
投降不是最终目的,要看为什么投降,有哪些资本可以投降,投降之后怎么做决定了投降之后做什么,要想好投降的方式,要为投降做好必要的打算,不能不惜一切代价,而是要想办法只付出最少的代价。当你不得不向生活投降的时候。别相信普希金,谁都别信,要在生活欺骗了你之前,学会去欺骗生活。
这一点《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是看明白了,在第四十回,王姑子给吴月娘介绍生男孩的方法:“用着头生孩子的衣胞,拿酒洗了,烧成灰儿,伴着符药,拣壬子日,人不知鬼不觉,空心用黄酒吃了。算定日子儿不错,至一个月,就坐胎气,好不准。”吴月娘喝了药酒后与西门庆在壬子日同房,果然生了男孩。
潘金莲是准备要在正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壬子日”吃药的,不料正月二十一日西门庆就死了。
兰陵笑笑生特意揭露了这款药酒其实是骗人的。第五十回“常言:十日卖一担针卖不得,一日卖三担甲倒卖了。正是:若教此辈成佛道,天下僧尼似水流。”句中“针”、“甲”各谐音指“真”、“假”,假话偶然碰巧成真居然被人视作神明。两个道姑兜售的生男孩的药酒:头胎衣胞,谐音“投胎移胞”,服用胎盘加药酒就能投胎受孕;而“壬子日”则谐音“认子肏”或“妊子肏”:经此性交而有孕。
南有茅台,北有鸿茅
▲广告
▲马来西亚《建国日报》.8.31
鸿茅药酒文化馆的解说词(感兴趣的自行百度)里有这么一段:
清道光十年(即公元年),鸿茅药酒被道光皇帝钦定为宫廷御酒,是当时位列第五的清廷十种贡酒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的药酒。
清代宫廷医疗的特色之一的确是有用药酒治疗疾病、养生保健。但是其来源主要是御药房配制,其他的有同仁堂供奉、臣工进献、传教士呈进等,都详细的记录在故宫博物院药材药具库收藏的药品仿单、药方、目录配本上。
光绪十三年九月十四日,总管连英奉旨由同仁堂传来如意长生药酒。应用:陈存捐性加减史国公药酒四十斤,陈存捐性加减五加皮酒六十斤,鲜木瓜丝泡酒十斤,木瓜酒一百斤。以上共合一处,蒸淋入缸内,数年捐妥用之。
同仁堂相关文物表明,除如意长生酒外,史国公药酒、五加皮酒、虎骨药酒、参茸酒等也曾进入清宫。
▲清“风痰门”药方药方中标明有“虎骨药酒”,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同仁堂如意长生酒仿单
羊羔酒是宁夏特产,具有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的功效,一度作为贡品进入清宫,身为皇子的胤禛也服用过,并且非常喜欢。不知何故,康熙四十年(一七〇一年)左右「停其不进」了。雍正皇帝继位后,于雍正元年八月十三日在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奏折上朱笔密谕,让其进羊羔酒:「朕甚爱饮他,寻些送来。不必多进,不足用时再发旨意,不要过百瓶。」
帝后和臣工之间还会用药酒联谊。乾隆时期,刑部尚书张照进呈制松苓酒方:「于山中觅古松,伐其根,将酒瓮埋其下,使松之精液吸入酒中。逾年掘之,色如琥珀,名曰松苓酒。」
侍郎张荫桓闻悉光绪皇帝身体虚弱,赶紧进献人参酒。此酒「饮之甚适。其色如琥珀,香似麝兰也」。
晚清时,慈禧太后在瀛台种植数万柄荷花,她令太监采撷花蕊,然后加入药料,酿制莲花白酒,「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莲花白酒盛装在瓷器里,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
对西洋医学持接纳态度的康熙掌握了一种用西洋药饼配制药酒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西洋药饼在酒里泡一天一夜后取出。这种药酒「最能化痰」、「最能祛风湿,疏经络」,但不可多服,每日只可二钱,多了则上吐下泻。
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七月初六日,在宫中供职的西洋医生罗怀中(Jean-JosephdaCoast)呈给雍正皇帝三张西洋药酒配方。一张是「罗斯马里诺露」,配制方法是:「用干葡萄酒五斤,罗斯马里诺花一斤,泡五六日,再蒸一次,净得露三斤。」功用是「治浮肿,擦患处有益,即发散」。另外两张是「肉桂葡萄药酒」和「桃仁葡萄药酒」配方。
翻遍了清宫档案,就是没有鸿茅宣称的察哈尔驻防向清宫进贡药酒的记载啊!
呵呵。
参考资料:
鸿茅药酒文化馆白癜风诊疗规范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zf/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