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鼓楼系列之鼓楼社区街巷志一
鼓楼社区,如果说我与你的相遇是一次工作安排,我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缘”。我以为初次接触你是在夏日七月,殊不知在那趟促使我留在成都的六月旅程中,我就住在鼓楼辖区三桂前街上。恍然大悟时,只觉得用“缘分”形容最为恰当。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池,览阅风景建筑,品赏特有美食,乘坐公交地铁环绕城市一周,我以为这便是全部。而当我有机会更深入地挖掘这座城池的文化,才明白我所知甚浅。年10月23日,当我和摄影团队站上鼓楼辖区恒大广场这一地标建筑的楼顶时,所有人被眼前呈现的美景深深震撼。而我和陶子触摸蓝天的举动被摄影老师江枫秀色记录后,选登成都日报。鼓楼,遇见你,一切都很幸运。
恒大写字楼楼顶鸟瞰鼓楼辖区
(江枫秀色、王世明摄影)
恒大广场位于提督街99号(原老文化宫地块),成都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原点,毗邻城市东西主干道蜀都大道核心段总府路,由国际级购物中心(TheONE成都商场)、超甲级写字楼(HDCentre恒大中心)、顶级住宅及超五星级酒店(St.Regis瑞吉)组成,打造了成都首个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汇集各国美食和国际知名品牌,奢华的酒店服务、高标准的住宅享受、全新的购物体验以及高品质的写字楼物业品质,将成为成都全新的地标级城市综合体。
恒大广场住宅楼
恒大广场夜景
恒大商场内部结构
绿地全球商品直销中心
(照片由江枫秀色、王世明摄影提供)
时尚和现代元素在这里都以恰到好处的形式巧妙呈现,精湛、丰富、科技、品质是我对它描述,或许你来到这里,又有别样的感受。总之,恒大广场的美丽容貌和其提供的高品质服务最易让人沉醉其中。但是,我们要记得,现今所有辉煌的发展成果都是基于历史,前边提到恒大广场位于提督街99号(原老文化宫地块),那提督街的故事是怎样的一个流传史呢?
提督这一官衔是一个通行的简称,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在清代是全省绿营兵的最高指挥官。所谓绿营,就是区别于满蒙八旗之外的汉族军队,因为以绿旗为标志(满蒙八旗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没有绿旗),所以称为绿营兵或绿旗兵。在八旗兵丧失战斗力之后到太平天国时期的勇营兴起之前,绿营是清政府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提督也就是全省最高级别的军队指挥官。清代各省的提督并不都是驻在省会,往往驻在军事要地,四川提督原来是驻在雅安,乾隆时期才移驻成都。成都的提督衙门就在今天的提督街。
提督街旧照20世纪90年代
(照片来源于《成都街巷志》)
最早的提督街过街天桥
(网络图片)
提督街现今街景
(江枫秀色、王世明摄影)
年,时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的熊克武下令将原来的提督衙门改建为公园,而且命名为“中城公园”。因为经费的原因,一直到年才将公园基本建成。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为了纪念中山先生,于年7月改名为“中山公园”。由于公园缺乏管理,里面既有政府机关、茶馆摊贩、花鸟市场,也有社会上三教九流的谋生者,被人们称为“扯谎坝”。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年改建为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陆续建成了礼堂(兼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和多种体育比赛场地、科技活动楼、露天舞场、茶园等,一直是全市最重要的文娱与体育活动的中心,是一代成都人文化休闲的第一选择。年,新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在金沙车站附近的青羊大道开始建设,提督街的旧文化宫随之关闭拆除。
民国时期的中城公园
(照片来源于《成都街巷志》)
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网络图片)
提督街北侧原有祭祀三国时期刘、关、张的三义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为火灾而毁,乾隆五十二年()重修,道光二十年()再次复修,四进五殿,规模不小。在其东侧还有祭祀诸葛亮的丞相祠,是成都市内除了武侯祠之外又一处同祭刘备、关羽、张飞与诸葛亮的祠庙。清代后期,成都鞋业公会曾经设在三义庙内,还在大殿上悬挂着“神圣同臻”的大匾(因为按《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年少时“与母贩履织席为业”,所以被后世的制鞋业奉为行业神)。三义庙虽然地处闹市,但是由于民国初年在庙中开办了益州工业社(这是成都最早生产肥皂的小工厂),后来的官办成都市总工会又设在这里,故而整个建筑得以基本保存,未被拆毁。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三义庙于年被整体搬迁到了武侯祠的诸葛亮殿后面重建。今天很多到锦里游玩的游客也许不会知道,从锦里到武侯祠的出口出去所见到的那座建筑,就是从市中心拆迁重建的三义庙。
三义庙20世纪80年代
(照片来源于《成都街巷志》)
成都被人们称为“茶馆甲天下”,当年在三义庙中当然也有茶馆,而且不止一家。最有特色的是曾经有一家不大的茶馆是以聋哑人茶客为主,吃茶的一个个都是用手势进行比画,被人们称为“哑巴茶社”,而茶馆的本名反倒被人们遗忘了。
年,有“蜀中禅门大居士”之称的著名佛学大师袁焕仙(-)与蜀中著名居士傅真吾、肖静轩、朱叔痴、但懋辛、贾题韬等人在三义庙中成立了著名的“维摩精舍”,在三义庙中讲禅说法,编辑出版《维摩精舍丛书》,其“旨趣”是“燃先圣之心灯,续众生之慧命,揭宇宙之至理,轨万有之一行”。这是与另一位著名的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南京成立的“支那内学院”并称的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两大佛教居士团体,培养了一大批佛门弟子,其“首座大弟子”就是后来名满中外的南怀瑾。
在提督街的西口,有在成都颇有名气的国民电影院,年2月15日建成开业,也可以演出话剧,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建为解放军影剧院。国民电影院旁边当年开有一家知音书场,成都曲艺界不少著名艺人如李德才、贾树三、曾炳昆等都曾经在此献艺。
解放军影剧院20世纪70年代
(照片来源于《成都街巷志》)
成都颇负盛名的中药店“萧集翰”和“耗子洞”烧鸭店等老店原来都在提督街,这条老街也曾是众多名小吃的集聚地。
“萧集翰”是老成都众多药店之中唯一的一家产品远销外省的药店,由萧特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开办。萧特之本是一个文人,从“萧集翰”的名称可知原本不是药店,而是一个装裱店。因为萧特之自幼习武,配制的药酒很有疗效,应友人之请也就附带在装裱店中出售自家生产的药酒。由于药酒愈来愈有名,装裱店也就逐渐转为专业的药店,还在全城开设了几家分店。虽然总店先后设于南大街与水津街,但是提督街这一家影响最大,它所生产的药酒特别是虎骨酒长期远销西北各省,名声很大,一度成为成都唯一的一家可以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东陈李济、上海意的春馆并列的我国著名药业老店。直到今天,成都还有萧集翰药业公司在继续经营各种中药与成药。
成都最著名的“耗子洞”烧鸭店开设在本街,过去只卖烧鸭子。“耗子洞”本名“福禄轩”,由张国良开设于20世纪30年代,因为初开时门口是一条小巷似的通道,遂有了“耗子洞”的俗称。这个俗称奇特而好记,流传很广,以至在后来就以俗称代替了本名,但是也一直有人以创始人张国良之姓而称其为“张鸭子”。新中国成立以后,“耗子洞张鸭子”也就成了它的店名,如今已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
早时耗子洞只是外卖的窗口
(网络图片)
樟茶鸭(网络图片)
现位于鼓楼南街16号的耗子洞鸭店
(江枫秀色、王世明摄影)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的成都人往往把“张鸭子”的代表性产品误解为樟茶鸭,甚至把樟茶鸭作为一种四川名菜的品种名称。其实,“张鸭子”的代表性产品是软烧鸭子,也就是今天俗称的“成都烤鸭”;樟茶鸭只是它的一种次要产品,而且传统的称呼是叫烟熏鸭。软烧鸭子的制作与北京烤鸭有相似的地方,都是要在外刷调料、内填香料之后用挂炉烤熟,但是在人炉之前还要先在卤水锅中出一水。最主要的不同是吃法:烤熟之后不是只切肉片,而是全部砍成块,再加入以“窝子水”(即烤制时用碗盛接的从鸭子身上滴下来的原汁)为主并加入其他调料制成的卤水。吃完鸭肉之后,卤水可烫菜、下面、蘸锅盔,这与北京烤鸭的吃法完全不同。
著名的面食店“大可楼”(其实并没有楼)当年也开在本街。20世纪30年代,“大可楼”仿西式糕点的做法生产了一种成都人过去没有见过的包子,取了一个在当时算是最为时髦的名字叫“海式包子”。其特点有二:一是不用肉馅,只用洗沙与玫瑰两种馅,故而可以如面包一样冷食而不需蒸热;二是面粉选用精粉,颜色很白,个头比传统的包子要大而形状较扁。这种包子在当时很受欢迎,有《锦城旧事竹枝词》记其事:“包子冷食首创新,名呼‘海式’沿街闻。不见高楼知‘大可’,微物竟得市人亲。”直到今天,成都有的小吃店仍然在卖海式包子,不少老成都仍然把大而白的包子叫作海式包子,但却不是当年的海式包子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都著名小吃“夫妻肺片”开在本街。改革开放之后,成都著名小吃“钟水饺”也从荔枝巷迁到本街,在有了分店之后这里的“钟水饺”就成为钟水饺总店。提督街上原来还有成都唯一的一家鲁菜馆“齐鲁食堂”,以及唯一的一家专做苏菜的“三六九”餐厅。民国时期在全城颇负盛名的清真馆“真清”和西餐馆“撷英”餐厅也在本街。“真清”的老板是位女性,她主厨制作的炖牛肉号称全城第一。“撷英”餐厅除了有肝膏、花生酱等时尚的特色产品,在二楼上还可以举办文化活动,连张大千的画展都曾经在此举行,这在民国时期的成都餐厅中是别开生面、唯一无二的。
夫妻肺片店铺20世纪90年代
肺片美食
钟水饺店铺20世纪90年代
红油饺子
(照片来源于网络资料)
历史悠久,故事很长,待挖掘的文化资料还有很多。各位看官,可否愿意与我一起,去追溯这座老城中心的变迁?鼓楼,有机会接触并走进你,我三生有幸。下期约定来讲你的故事。
玲小沫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zf/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