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营口宝和堂轶事
清末民初,营口作为东北中草药集散地,各类名贵中药及中成药驰名海内外。在电视剧《大宅门》中多次出现到营口购药、将白景琦送到营口药铺学徒等剧情,由此可看出当年营口中药业的兴旺繁荣。
年秋,奉天宝和堂营口分号来了两位中药商,住在宝和堂内寓(专为客商居住的地方)。这二位虽说干的是中药行,但是长时间不买也不卖,每日穿绸裹缎,出入茶馆戏园听书看戏。但只要有野山参出现时,准能见到他俩的身影。时间一长,营口中药行都知道营口来了两位“淘宝”人。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一直没遇到如意货,不是人参重量不够,就是形体不佳或颜色不好。
这一天,宝和堂药铺走入两位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乞丐,身背的破行李异味难闻。小伙计一看赶紧向外轰,但二位乞丐一说话,老掌柜从话音中听出有货,于是赶紧将两位乞丐请入后房,经过行话交流知道带有“棒锤”(人参)。当打开破行李扒开桦树皮,除去包裹的青苔藓后,露出了一颗硕大的野山参。这野山参令在场之人无不惊呆,重量、体型、颜色等均没有挑。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九两无处找”。这颗参一称一斤多(老秤16两一斤),真是稀世之宝,千年难寻,令人啧啧称赞。第二天在西大街中药行“请公盘”(中药行内小型拍卖会,到了伪满时期称叫行)。只见宝和堂的两位常客势在必得,以重金拍走这颗千年老参,并连夜收拾行装,离开宝和堂消失在黑夜中。
第二天,小伙计前去打扫房间,在炕席下发现几封遗落的书信,经宝和堂老掌柜阅读后发现,在这里长住近三年的这两位客人,原是北京恭亲王奕忻派到营口专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准备珍宝寿礼的。为什么奕忻提前几年为慈禧准备寿礼?原来是年,咸丰皇帝驾崩后,孤儿寡母的慈禧与后来的同治皇帝受到朝中八大臣的胁迫,是奕忻协助慈禧母子发动了“辛酉政变”,同治皇帝顺利登基,奕忻得到重用。可是功高盖主,日后奕忻多次受到慈禧的猜疑,一度二人关系不睦。这次奕忻为了讨好慈禧,提前几年为慈禧准备珍宝寿礼。只可惜“甲午战争”的炮火,令慈禧的六十大寿暗淡无光。只有洋人费拉尔,为她60寿辰设计发行的邮票才有所增色。
年,当慈禧七十大寿时,本想好好过一把,可是一场震惊中外的“日俄战争”又在中国领土爆发。后来慈禧太后提起两次大寿、两场战争,归纳为自己命不好,只因是属羊的。真可笑,吃尽穿绝,把持大清朝政几十年的女皇命还不好,那平民百姓还怎么活呢?
宝和堂的传统中成药虎骨酒,更是驰名关内外。为了取信于民,上世纪20年代初,特在长白山猎户手中购得猎杀的两只老虎,用4张八仙桌,将两只老虎摆放在宝和堂门前两侧。一时引起全市轰动,掀起西大街万民观虎热,一时间宝和堂门前车水马龙,生意兴隆。众人观虎摸虎,还有的年轻人跳到桌上演起“武松打虎”,引起围观者阵阵掌声,大笑不止。后来因天气渐暖,虎骨入药,虎肉分食,才结束了这场轰动一时的观虎热。货真价实,取信于民,是宝和堂经营之本。
年,百年老店宝和堂进入了公私合营,原药铺门楣上的清代石牌匾发生了变化。遒劲有力的行书“宝和堂”三字重新用红色油漆描绘,“奉天分号”四个小字被复写为“公私合营”。从此该店进入到中心制药销售阶段。
年8月,西大街在“文革”破四旧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古老传统的老街转眼成为破烂街,老爷阁、西大庙被扒,所有老街商号牌匾招幌、砖石雕等统统被毁,宝和堂店内外众多清末民初名人题写的牌匾楹联等,均被付之一炬,门楣上宝和堂石牌匾无奈地用水泥涂抹上,从此宝和堂老字号在营口消失。年9月,原宝和堂老建筑在西大街改建中,原址拆除重建。拆除时,原门楣上的大石条引起了94岁的前宝和堂的老药工杨晋杰先生的注意,他告诉施工人员他们这块石头不能扔掉,它是百年老店剩下的唯一老物件,宝和堂石牌匾。后经工人师傅精心清理,一块百年老字号宝和堂石牌匾重见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并重新镶嵌在新建的“宝和堂”药铺门楣上,为百年老街增添了古老的韵味。
作者刘永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zf/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