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健的妙用与搭配,科普中医小知识
千年健
一包针、千年见
根茎
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
生于海拔80-m的沟谷密林下、笔林和山坡灌丛中。
国内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产于南洋群岛等地。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40cm,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束。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黄色针状纤维束,可见深褐色具光泽的油点。气香,味辛、微苦。
春、秋二季采挖。
拣净杂质,用水稍浸,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胃痛,痈疽疮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本品能祛风湿,强盘骨。以本品与钻地风、虎骨、牛膝、枸杞子等浸酒服。
中药材小方子:
第1步:治老年人筋骨无力,手足麻木(《经验方》):本品、熟地、当归、枸杞子、南五加皮、续断、桂心、独活、羌活、山药、苍术。水煎服。
第2步:治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经验方》):本品、红花、当归尾、桑寄生、透骨草、骨碎补、海桐皮、络石藤。水煎服。
第3步:治老年人胃痛(《经验方》):本品、香附、高良姜、鸡内金、木香、砂仁、陈皮、丹参。水煎服。
第4步:治痈疽疮肿(《经验方》):千年健、穿山甲、野菊花。水煎服。
第5步:固精强骨:千年健、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各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50丸。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为君药。(《瀕户籍简方》)
第6步:治体弱老人寒湿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千年健、川牛膝、海风藤、宣木瓜各9g,桑枝15g,杜仲9g,秦艽、桂枝各6g,熟地12g,当归身9g,虎骨胶(溶化)6g。水煎服。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为君药。(《贵州草药》)
第7步:治由于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腰腿酸痛,四肢麻木,身体沉重,及跌打损伤,血瘀疼痛等症:千年检、没药、自然铜、钻地风、桂枝、牛膝、木瓜、甘草、杜仲、防风、羌活、独活各9g,马钱子(砂烫去毛)90g,乳香(醋炙)9g,麻黄g。上共轧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g(含药量约2.4g)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方中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为君药。(疏风定痛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药材搭配学:
第1步:配桂枝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或气血寒滞,闭经、痛经、桂枝辛温,辛去风寒,温通经脉,横行肢臂;千年健亦辛温,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二药合用,温寒燥湿,活血止痛。
第2步:配干姜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不运。呕吐泄泻,干姜辛热,驱寒温中,扶助阳气。如《药性论》曰:“主温中,腹痛。”千年健辛温,散寒通脉,温暖中州,《本草纲目拾遗》论其:“止胃痛,”相须为用,温中逐寒,和胃止痛,虚寒去,脾胃健,脘痛消,吐泄止。
第3步:配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下肢痿软,腰脊酸痛,杜仲甘温,补肝益肾,养筋壮骨。如《玉楸药解》曰:“益肝肾,养筋骨,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千年健辛温,温经通脉,健壮筋骨。《本草纲目拾遗》载其:“壮筋骨。”二经药相合,肝充筋健,肾充骨强。
第4步:配穿山甲,治风火毒盛,稽留肤表,血郁热聚,焮红肿痛,腐肉溃破,脓出不易。千年健辛散通滞,散结消肿,《本草再新》曰:“治痈瘘疮疽……消肿排脓”。穿山甲成寒破积,泄火排脓。《本草纲目》曰:“消痈肿,排脓血”。相须为用,清热消肿,托里排脓,堪为疗痈消疮要对。
第5步:配川芎活血行气,去风除湿,若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气滞血瘀则肢节疼痛,拘挛不利。川芎辛温,走窜行散,去风活血。《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痹,筋挛缓急。”千年健苦温,苦燥温通,除湿通络。《饮片新参》曰:“去风湿痹痛。”二药相伍,去风除湿,活血通络,气血畅利,痹痛可解。
第6步:配陈酒通血脉,壮筋骨。陈酒辛温,温脉,行药势。《本草纲目拾遗》论其:“通血脉。”千年健亦辛温,通经络,健骨。《本草纲目拾遗》曰:“壮筋骨”。二药相配,温经活络,活血行血,坚筋壮骨,故《本草纲目拾遗》载:“壮筋骨,浸酒”。
用药禁忌
第1步:有报道病人服用千年健组成的复方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全身抽摔、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角弓反张、呼吸困难。临床使用该药应注意用量及药后反应。
第2步:不能应用于风湿痹痛属热证者。阴虚内热体质者不宜久服该药。
第3步:阴虚内热者慎服,阴虚内热体质者不宜久服该药。
第4步:《柑园小识》:"忌莱菔。"
第5步:《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慎用。
分享到这里啦,你的转发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耳东陈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gjzc/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