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人遗忘的副主席,获得彭德怀高度评价,
开国元勋高岗,生于年的陕西省横山县,父母都是穷苦农民,他曾经担任中央副主席。
他的人生分为三大历史时期,从黄土高原冉冉升起,在东北的白山黑土当中闪耀全国,却又在北京的红墙当中突然陨落, 吞药 。
(高岗)
能担任副主席的人物,肯定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在新中国的几位副主席当中,高岗似乎是存在感 的一位。
关于高岗的人生经历,他的特点就是擅长搞经济擅长搞建设,重视人才重视后勤。
从红军时期开始说,红军长征的时候,犹如是迁徙的候鸟,是高岗等人开创了陕甘宁边区的根据地,为红军造了一个温暖的巢。
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前线浴血奋战,面临的问题除了敌人之外,还有就是后勤问题。是高岗创建的陕甘宁边区,为八路军的抗日壮士,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而高岗的 时期,其实是在东北。
此事要从年的时候说起,我们中国方面,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这时候伟人毛泽东,他那远大的目光,和名震古今的战略思想,望向了中国地图的东三省。
所以毛泽东立刻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把大量的人才派往东北,既有军事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
此时的高岗,也就在这一大批的人才当中,他们此番去往白山黑土,注定会改变历史,光耀子孙万代。
年6月16日,根据党中央的命令,东北局的领导层要实现全面改组。
东北局的书记,那自然由林彪去担任,并且兼职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和政委。
另外还有四人,担任副书记也兼职副政委,这四人当中就包括高岗和陈云。
所以高岗在东北的时候,就成了林彪的左膀右臂,6月24日开始兼职东北局的秘书长。
那时候东北的主要领导人,大多数都带领第四野战军征战全国去了;而高岗留守东三省,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东北建设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
时间来到年3月11日,因为高岗在东北的时候,工作出色又 ,所以几年之后就担任东北局的总书记。
那时候,东北的重工业区,在高岗的领导下快速恢复,三年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东北的工业,就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超出了历史 水平的百分之十,甚至是更高。
由此可以看出,高岗在经济方面,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东北除了工业之外,那就是农业的发展,号称是中国的粮仓。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在高岗的领导下,原先遭受战火而停滞的农业,得到了速度极快的恢复。和东北的历史 水平相比,已然非常的接近。
这里有一个数据是60%的东北农民,从战争当中的赤贫,迈进了中农的生活水平,而且其中的百分之二十,成为了非常富裕的中农,也就是说吃穿不愁,不用再担心温饱的问题。
当时的一位东北工作人员,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金鸡报捷,始自东北,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新中国的工业与科研,也可以说是在东北首唱建设之歌!”
高岗在东北的时候,也的确显露出他的缺点,但那时候还不是很明显。
至少高岗做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搞论资排辈”因此许多人才,在高岗的身边纷纷涌现。
高岗还善于发现人才,并且培养人才,尤其是对张闻天这样的老同志,他自己学问低,所以对张闻天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非常的尊重。
在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高岗称呼张闻天为翰林。
很显然,高岗知道自己的学问不高,和张闻天能够取长补短,所以在很多重要的问题方面,都会去找张闻天请教,他说让翰林帮忙起草。
此时的高岗,虽然也暴露出要搞“山头”主义的缺点,但却并不是很明显。
例如高岗和张秀山,俩人是并肩作战多年的好同志,不过在东北发展的一些问题上,却持有不相同的意见,因而一度爆发了争吵。
很多年轻的同志,并不知道我党的传统,尊重民主尊重各方意见,我党以前向来是谁能说服谁,就会听谁的。
所以年轻的同志,对张秀山说:“你怎么跟高主席这样争吵”
(张秀山)
张秀山笑了笑说说:“有不同的意见就要争论,在红26军、在延安时,讨论问题经常是这样的。”
近些年有些网络文章评论高岗,说是从“西北王”变成了“东北王”这个称呼虽然不对,但也证明后人,对高岗的认可,高岗为东北的发展,的的确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有些同志私下里议论,说高岗主政东北的时候,不像是领导的东北局,倒像是“西北局搬家”
刘少奇得知此事之后,认为这样说高岗,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他刘少奇自然要严厉批评。
(高岗)
刘少奇原话是:“东北局的干部是中央调配的,不是高岗自己拉去的。”
由此可见,此时的刘少奇,对高岗的工作非常赞赏,看有人妄议高岗,所以才提出严肃的批评。
刘少奇又让东北局组织部副部长陈伯村,去转告高岗说:“不要听那些闲话,更不要因此而背包袱。”
以上内容来自于张明远的书《我的回忆》可以看出,刘少奇赞赏并且认同高岗在东北做出的巨大贡献。
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3次会议,要增加林彪和高岗,来担任军委副主席。
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高岗进入东北,大力发展东北经济。
截至年,为东北培养出十万新干部,又培养出八万工人干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高岗能够担任副主席,功绩斐然。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时期, 的困难就是后勤困难,高岗在东北主政大后方,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
彭德怀说:“抗美援朝的胜利,要感谢两个麻子。”说的就是高岗和洪学智。
高岗是负责鸭绿江北边的后勤,而洪学智负责南边的后勤。
根据《洪学智回忆录》当中的说法,彭德怀在获得朝鲜“一级国旗勋章”的时候,彭德怀说:“如果论功行赏的话,这个勋章从大后方讲应该给高岗,从前方讲应该给洪学智,我只是作为代表去接受这枚勋章的。”
当时有个笑话,是这样讲的:
年6月16日,毛泽东见到了上甘岭的总指挥秦基伟(未来的国防部长)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战士们的生活方面,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秦基伟在回应后勤问题的时候说:“战士们都说毛主席对我们最关心,专门给高岗副主席打电话,叫给 吃好点(湖南话)。高岗副主席听错了,听成让给 吃炒面,所以 天天吃炒面。”
毛泽东愣了愣,随后说:“我没有这样说呀。”
秦基伟说:“是战士们讲高岗副主席的俏皮话,算是个笑话。”
毛泽东哈哈大笑,随后说:“还是不愿吃炒面啊。”
(秦基伟)
从《秦基伟回忆录》当中的这一段,便可看出高岗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地位。
高岗在东北的时候,非常关心北京的毛主席,得知主席操劳过度,健康状况不太理想的时候,高岗就亲自去打了一只东北虎。
高岗在回京开会的时候,抱着一大坛虎骨酒,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笑着说:“这个高麻子。”
只不过这坛酒毛主席并没有喝,而是一直埋在了地下,几十年后挖出来的时候,分成了许多瓶。胡耀邦就分了一瓶,随后送给了聂卫平。
高岗的工作能力,无疑是非常 的;但是负面缺点,却也越来越突出,想要“拱倒”刘少奇。
翻阅邓小平的谈话记录,回忆高岗要“拱倒刘少奇”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历史:
邓小平原话是这样说的:“那时候,毛主席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
按照邓小平的说法,那时候的中国分为6个大区,而高岗已经取得了4个大区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彭德怀和林彪的支持,高岗才有胆量放手去做。
六个大区当中,东北自然不用说,林彪在中南,饶漱石在华东,彭德怀在西北。
而关于西南方面,高岗拉拢邓小平的时候说:“刘少奇不成熟……”
邓小平原话是:“高岗跟我谈判,要争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少奇同志……我明确表示态度,这是历史形成的,从总的方面讲,少奇同志是好的,改变这样一种历史形成的地位不适当。”
高岗一听这话,于是开始试探邓小平,他说:“把恩来同志推上来好不好?”
邓小平说:“恩来同志我很熟悉,但这两个人比较,还是少奇同志合适……”
紧接着,高岗又开始去找陈云,在谈判的时候说是要多设立几个副主席,他高岗担任一个,让陈云担任一个。
高岗的原话就是:“你一个,我一个……”
(陈云)
到这个时候,陈云和邓小平,意识到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随即去找毛泽东。
毛泽东听完邓和陈反映的情况之后,心中立刻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毛泽东让陈云,去找林彪做工作;让邓小平,去找彭德怀做工作。
陈云找到林彪的时候,林说:“受了高岗的骗……”
邓小平找到彭德怀,说明了相关问题的严重性。
(以上内容,来自于邓小平在年3月19日的谈话记录)
总之是毛主席注意到,高岗想要搬倒刘少奇,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年12月15日下午,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来参加的都是中共高级领导,这时候毛泽东决定,处理高岗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自己要外出休假,而在这段时间当中,应该让刘少奇临时主持工作,说白了就是暂时主政全国事务。
刘少奇自然很谦虚,他说:“书记处的同志轮流主持为好。”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同意主席的看法,让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不过高岗却说:“轮流吧,搞轮流好。”
很显然,很多人都看得出,这是毛主席的一次“测试”表面上是毛泽东提出休假,让刘少奇负责全局工作;可实际上则是另有深意。
为什么会这样测试?因为那几年早就有了惯例,也就是毛泽东外出的时候,由刘少奇主持工作,大家谁也没有反对过。
而这次高岗反对,一下就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他认为会有很多人,跟自己站在一起;殊不知毛主席早就未雨绸缪,做好了一切安排。
到了12月24日这天,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毛主席开始提及高岗的问题,虽然没有点名,但却说出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
毛主席说:“北京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我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司令的司令部,就是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究竟是政出一门,还是政出多门?
很显然,毛泽东准备出手了,这次会议决定了高岗的政治生涯。
反观高岗,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得到了毛主席的欣赏,认为很多人都会跟自己站在一起。
所以高岗才会有胆量,想要把刘少奇“拱倒”殊不知他的所作所为,毛主席早就已经察觉,所以才会说出那番话,“烧阴火”“地下水”等等等。
在会议结束之后,高岗整个人都懵了,意识到毛主席对待他,已经非常的不满,因为毛主席非常痛恨“小山头”“小集团”
高岗到了这个时候,整个人状态大变,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毛主席心中的真实地位。
这里不得不说:高岗能力还是有的,但他想“拱倒”刘少奇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惹怒了毛泽东。
所以高岗变得沮丧,从以前的生龙活虎准备大干一场,变得了沉默寡言,回家之后吃不好睡不好。
由此可见,高岗已经失去了国内的支持,这时候他 的依仗就只剩下苏联。
(高岗)
进入年,毛泽东意识到高岗集团的问题不能再拖,于是开始加快了进度,史称“高饶问题”也就是高岗和饶漱石。
在1月3日这天的杭州,毛泽东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举行了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谈。
毛主席开始暗示,他说:“有人要打倒我”这句话说出去,显然是要告诉苏联方面,他要加快解决高岗的问题。
而且在此之前,刘少奇也起草了一份提议,想要在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上提出,内容是增强党内的团结。
在草案提出之前,自然是先要送达杭州,先让毛主席过目之后再审定。
对于这份草案,毛主席非常的重视,并且亲自提笔修改,想要在会议上通过。
高岗则一直在注意最近的相关消息,得知此事之后他已经自乱了阵脚,紧接着他想要检讨自己的过错。
所以高岗写了信寄给毛泽东,表示自己想要去杭州,想要当面检讨。
当时的北京方面提出四条看法,经过讨论之后,由毛泽东指定刘少奇和周恩来,去找高岗谈话。
同时邓小平也可以参加,毛泽东采纳了这个方案,也就是说让刘少奇全权处理此事。
高岗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俨然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问题远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严重。
接下来的时间里,北京方面按照和毛主席做好的商定,于是周恩来和邓小平二人,多次找到高岗。
谈话的时候,周恩来对高岗提出批评,也提出了各种的帮助。
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刘少奇非常严肃的提出:党内相当多的一部分干部,滋长着一种极端危险的骄傲情绪……
按照刘少奇的意思就是,有些人居功自傲了,我们党员要谦虚、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可有些人,被自己的所谓成绩,给冲昏了头脑。
(刘少奇)
刘少奇在批评的,自然是高岗和饶漱石,故意破坏了我党的内部团结;我们要对这种人,给予无情的斗争,必要的时候开除党籍……
接下来的会议时间里,高岗和饶漱石,自然都在会议现场,做出了检讨和自我批评。
在会议进行到 一天的时候,刘少奇也做了自我批评,总结出自己的缺点,和工作时候的错误。
参加七届四中全会的同志,自然从各个角度,开始揭发高岗和饶漱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饶乱党事件”。
高岗听完这些之后,内心的想法可想而知,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走到了政治生涯的终点。
后来召开的高岗问题座谈会,一共开了七次,四十三位同志发言。
其中就有陈云,他曾经长期跟高岗一起共事,他将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一揭露。
陈云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把高岗,和我讲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
碍于篇幅原因,笔者将简化陈云的发言内容,大致意思就是:陈云讲出这番话,是从党的原则,如果不讲出来的话,那跟哥老会有何区别呢?所以必须要讲,要以党的原则为重。
2月7日,高岗从交通员的手中拿过枪,想要 却没有成功,被周围的同志给拦了下来,属于是 未遂。
根据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的回忆,当中关于高岗的内容如下:
(毛主席和叶子龙)
毛主席得知了高岗和饶漱石的问题之后,自然想要挽救他们。
于是有一位中央的同志,带着毛泽东的嘱托,去找高岗谈话,想要让高岗回到陕北,也就是回到老家,回到当初政治生涯的起点,负责一个地区,而不是在北京工作。
结果那位中央的同志还没有出发,会谈还没有来得及呢,结果却出现了,高岗 没有成功的事情,此事自然会传到毛主席这里。
于是乎,叶子龙将此事,报告了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之后,露出非常厌恶的表情,毛主席对秘书说:“高到西北的事不要再提了,随他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得知高岗 未遂的事情之后,立刻就产生了放弃高岗的想法,而且非常的彻底。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高岗的心理波动就更大了,后来在大家的劝导下,他的情绪逐渐平复,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4月3日,周恩来收到了高岗的一封信,内容是:过去犯过的可耻的叛党 行为决不再犯,也决不会杀人,决不逃跑。在中央决定管教期间,我一定坚决服从,遵守一切管教措施。
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高岗在在管教组的帮助下,开始写自己的材料,老老实实交代了自己的过错。
地点位于东郊民巷8号。
到了8月16日的时候,距离高岗上次 ,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这时候他看起来非常的高兴,也不知道心里想着什么。
高岗和妻子聊了许久,都说他这天很兴奋,晚上睡觉的时候,妻子和小女儿,都在他的房间里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凌晨,负责执勤的警卫员,回忆的时候说:他说要喝水,所以我就给他倒了一杯水。
可是到了早上的八点多,高岗的妻子李力群,已经穿好衣服起床洗漱,整理自己的头发,这时候他看丈夫未起床,并没有多在意。
过了一会之后,妻子对小女儿说,去喊你爸爸起床,要开始工作了。
可是女儿却回来说:“爸爸不理我……”
(高岗一家人)
妻子闻听此言,心中突然有一股不祥的预感,所以赶紧跑过去查看,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李力群大喊警卫员和工作人员,所以很多人都进了房间,赶紧把高岗抬出去,然后喊医生过来急救。
上午的九点半,医院的多位同志来到了高岗家里,在卧室的床铺上开始抢救,但是到这个时候,什么都已经晚了。
一直抢救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医生宣布了,高岗的身体机能已经停止,也就是说高岗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到了夜里的时候,医生拿出了检验的结果,医生说:“死者生前服用过量的 ,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以致死亡。”
转自全民观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gjzc/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