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太行邢台古村落牛豆台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牛豆台位于太行深山区,距省道4华里,全村有户,口人,属信都区路罗镇管辖。村落坐北面南,背靠仪夷岭山脉的半山环,南有路罗川的一条支流缓缓流过,有耕地亩,山场亩,四周山峰连绵,植被茂盛,生态环境极其优越。

牛豆台背靠半山环,村前有小河缓缓流过。

村名传说

据《邢台县地名志》记载,牛豆台原名牛斗台。明朝万历年间,有李姓人家迁居于此,后来宋、赵、王、刘、卢、陆等姓氏陆续迁来。当时人口稀少,森林茂密,常有猛兽出没,来村里伤害牲畜。一天,一只猛虎闯入村子,村民们把耕牛(这头牛被老虎欺负过多次)的牛角上绑上了亮闪闪的尖刀,解开缰绳放开,脱缰的耕牛勇猛地与老虎展开搏斗。经过数个回合的拼搏,耕牛终于靠尖刀把老虎刺死。村民们兴奋地剥下老虎皮,摆放在村西北角的一块石头上,炖虎肉泡虎骨酒,欢庆胜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头耕牛看到石头上的虎皮,以为又有老虎卧在石头上休息,奋蹄疾驰冲了过去,因用力过猛,一头撞死在这块石头上。村民在悲伤之余,念念不忘耕牛为民除害之功劳,遂定村名为“牛斗台”,好让后人永远记住这头勤劳而勇敢的耕牛。后来,村名逐渐演化为“牛豆台”。

村民心中有关村名来历的信物——大石头

街巷民居

村落依山而建,阶梯状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与巍峨的群山,潺潺的流水相映成趣。走过村口石桥,登上村南口的石阶,缓步上移,迎面是古老的阁门——一层是进村门洞,二层建有“观音庙”。进村,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二人不得合抱,枝繁叶茂地耸立于天地之间,已在风霜雨雪中度过余年的岁月。

村口景象

村内有古街巷两条,古院落50座。沿着石头铺砌的街巷前行,虽然地面石板算不上规整,但是街巷边有完整的地下排水设施,一条沟壑蜿蜒通向村口,家家户户的雨水汇集到这条水沟,流向村前小河。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原因,牛豆台夏季降雨多而集中,有时还有暴雨;但是,历经余年,村落建筑安然无恙,令人不得不感叹前人的工匠精神和聪明智慧。牛豆台的院落以单体四合院为主,大部分是平房,有少量二层石楼,一层开方窗,二层开拱券窗,红石裹券。建房就地取材,墙体石块呈现浅青、深青、黑色、浅红、深红等不同颜色,村民分别称之为青石、鱼青石、黑石、红鱼石、红石等。据村民讲,每当阴天下雨的时候,鱼青石和红鱼石会泛出很浓的鱼腥味,让人不免联想到这是因亿万年前此处曾是汪洋大海,水深鱼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消失,经过造山运动逐渐隆起形成高山,深海中各种鱼的气味溶于鱼青石和红鱼石之中之缘故。

民居院落烟火臼街巷边地下排水设施的出口

街巷边,空闲处,有不少青石制烟火臼,村民在年节婚庆之时,用它放烟火,点连响炮,在大山深处唱响生命赞歌。村西口有一盘村民仍然使用的石碾子,青石大碾盘,周边较高,凿有一条浅沟,既可以防止米面落在外边,又能在雨后排除碾盘中间的积水。碾磙是坚硬的红石錾成,上边雕刻龙鳞纹,实在少见。街东口的古戏楼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大体保存完整。往昔,牛豆台的戏楼名闻十里八乡,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来看戏,场面热闹非凡,村里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都在这里听过戏。

雕刻龙鳞纹的红石碾磙

民间信仰

因村落四周山大沟深古树多,牛豆台人对大自然敬畏有加,村内庙宇较多。有关帝庙、土地庙、龙王庙、老君庙、北海子孙庙、南海子孙庙、佛祖庙等。南海子孙庙和北海子孙庙在街东口北侧的一个院子中,分别建在院落南北头,南海子孙庙供奉南海观音菩萨,菩萨慈眉善目骑坐在独角神兽上,身披黄红亮色的斗篷,手执浅蓝色净瓶,正在遍洒雨露;南海菩萨身后墙壁彩绘八仙像,两侧是手拿各种乐器的12个乐坊女子塑像,塑像上方悬挂锦旗,分别绣有“送子成功有求必应”和“神仙显灵送子有功”字句,显示了信众喜得贵子的欣喜之情。北海子孙庙供奉儒释道众位神圣,体现了中国人的多神信仰与和谐相处文化基因。戏楼北侧的圣母殿,供奉龙母。村民传说,龙母原是一村姑,由于误服水中飘来的桃子而受孕,肚子越来越大,父母面对村人的闲言碎语,一怒之下把村姑赶进了大山;几个月后,由于母亲思念女儿,又和丈夫一起去山中寻找爱女,发现女儿身边盘踞着九条龙(蛇),他们欲靠近女儿,九条龙抬着村姑飞上了天,父母明白自己的女儿已成为神仙,也就是龙母,从那时起,村里形成了供奉龙母的传统。信奉龙母、供奉龙母是当地特有的风俗,反映了女性崇拜,应是母系氏族时期形成的习俗遗存。

形象生动的观音菩萨塑像

龙王庙地处村南沟谷旁边,龙王庙前有一功德碑,记录着牛豆台的来历,庙由石头砌墙,宽门大窗,彩绘木枋,门两侧书写对联“龙腾虎跃国兴隆,物阜年丰民富裕”,反映了村民对国家强盛、人民生活幸福的向往。龙王殿的两个房梁之上,分别塑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一条抓住不孝的悍妇,一条抓住恶男的人头,其作用在于警示村民,一定要孝敬老人,与人为善。

祭龙母沿街巡游仪式

牛豆台一年有两次庙会,时间分别是阴历的二月初二和五月二十八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牛豆台的庙会如期而至,村民先到古戏楼的北侧,请出龙母,然后抬着龙母、白二爷(九龙中的第二子)、黑七爷(九龙中的第七子)沿街巡游,之后把他们抬到村南的广场里,安置到神棚,供人们祭拜。村里的大鼓队、腰鼓队、秧歌队,请来的戏曲演员轮番上场,热热闹闹,精彩异常。表演结束后,抬着神像到村南的龙王庙上香,之后再把神像抬回村里安放。村民传说,明清时期顺德府的大小官员和府西村都各村百姓来赶会,前面的人已到牛豆台,后来的人还在几十里外的商道上,车水马龙,绵延不绝。

跑驴划旱船民俗

军事遗存

牛豆台附近的高山上有烽火台遗迹。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牛豆台西北山巅烽火台是西部太行山路罗岭长城关口的配套防卫设施之一,一旦有蒙古铁骑骚扰长城关口,可以点燃烟火,传递信息。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面临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大小“三线建设”是国家积极应对战略。于是,一些兵工厂和配套设施在太行深山区兴建。作为平涉战备公路的配套工程,邢台军分区在牛豆台村修建了战备库。如今,高大幽深的战备库铁锁把门,鲜有人光顾。随着国家强盛,太行山区已经成为人们创业生活的和平乐土。年,邢汾高速全线贯通,大小车辆在牛豆台村南横穿而过。年,牛豆台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深山古村牛豆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gn/7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