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广而告之
现在广告越做越好看了,大量立意新颖、图文并茂的广告作品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引起文化学者和消费者的浓厚兴趣,对于吸引消费、推动广告业创新发展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但也不可否认,在标新立异的形式下,广告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夸大功效引起争议,有些移花接木引起质疑,有些侵权或“抹黑”竞争对手引起纠纷,有些无中生有被告上法庭因而付出惨重代价……
这最后一项,最新的例证是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红牛饮料公司因“翅膀广告”惹上的麻烦。年10月13日《参考消息》报道,经常买红牛饮料的美国人本杰明·卡里瑟斯指控红牛广告造假。理由是,广告画面上一名男子饮用红牛饮料后生出翅膀,飞上天空。本杰明·卡里瑟斯说他喝了10年红牛饮料,既没长出翅膀,也没在体力和智力上有多大长进。他失望之极,于是将红牛公司告上法庭。法庭正式判决该广告有假,系刻意误导毫无戒心的消费者白花冤枉钱,应予赔偿消费者的损失。红牛公司怕陷入无休止的官司,选择庭外和解,承诺赔偿万名美国消费者每人10美元,另出万美元设立一项赔偿基金。这样,这家饮料巨头在支付万美元后方得以结案。
万美元,够买多少饮料啊!教训惨痛。但遗憾的是,这绝非孤例,放眼国内外,几乎是杂草丛生。在我国,这类广告近乎俯拾即是,只是未出现爱较真儿又爱打官司的“本杰明”罢了。谓予不信,试举几例——
“两张皮”。“康师傅”等多个畅销品牌的“鲜虾鱼板面”、“红烧牛肉面”等,外包装上印着令人垂涎的烹大虾、红烧牛肉,可是我吃了多年这两种方便面,从没吃到一块虾、一片肉。这算不算虚假广告?
“客里空”。有家皮衣店刊登大幅广告:“贱!贱!!贱!!!皮草清货不计血本,甩完撤柜关张停业。”大概怕顾客疑心“山寨”,又旁添一行大字:“终身免费保养清洗。”岂料弄巧成拙,顾客更疑:你都“关张停业”了,往哪儿找你“保养清洗”呀?
“打保票”。一知名制药企业为其甲、乙两种新药上市广而告之:“服甲药,百病消”——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胃肠病……除了脚气和痔疮都治。“服乙药,获至宝,治一个好一个”……且不说能治什么病,单凭这口气就是“胡天”。世上有包治百病、治一个好一个的药吗?
“绝对化”。某红木家具商场的广告,标榜“经典中的经典,不买终生遗憾”。跑去一看,东西不错,但也到不了非买不可的程度。问其详,老板解释:“不说得高不可攀你能来吗?”原来是诱人的圈套。
似乎还可举出一些例子,比如,乔装的虎骨酒、冬虫夏草饮片、壮骨粉、鳖精粉……掺杂使假,明显违反广告法,欺骗消费者。假如那个美国人本杰明来中国打假,肯定比本土的王海厉害。
广告的作用在于刺激购买欲望,进而促进消费。所以,真实是广告的生命,虚假是广告之“癌”。《韩非子·难一》有个人们熟知的故事:楚人在市上兜售矛和楯(即盾,古时盾为木制),说:“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显然,他的“广告”做砸了,自相矛盾。待有人诘问:“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时,他只得张口结舌“弗能应也”了。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广告是商品的“嫁妆”,嫁衣内应是美丽的新娘。从这个意义上说,“搽胭脂抹粉”可以,“狸猫换太子”不行。
温馨提示:
本文系《经营与管理》杂志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哦!
欢迎添加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jj/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