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铺传承药酒弥香一脉相承
老铺传承药酒弥香一脉相
--北大哲学29班天津京万红药业游学记
年5月11日,北大哲学29班师生组织了一次特殊的游学活动,大家带着浓厚的兴趣一同走进“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孔子学院讲话所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的发生和发展,吸收了儒释道文化的智慧,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四大思想支柱,共同承担了研究“生”的课题,因此,此行必将成为同学们学哲学、用哲学、学以致用的一次大课。
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系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拥有,与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同祖同宗、一脉相承。企业在传统药酒车间基础上创建了集药酒生产、药酒文化传播、中医药文物收藏、药酒艺术品创作及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该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内唯一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国家工信部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是我国第一座融药酒生产与药酒文化于一体的展示馆,堪称“中国药酒第一坊”。
早在清代康熙八年,京万红药业前贤即在乐家老铺北京同仁堂为皇室制作药酒。民国初年,乐氏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引入乐家老铺的药酒制备技术和秘方,在天津创建了乐家老铺药酒生产基地(京万红药业前身),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生产规模、精湛的技艺和优异质量在全国领先,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其中代表产品虎骨酒、益肾液、国公酒等品种远销世界各地。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是中国传统药酒正宗传承者,承袭了乐家老铺御制药酒方技,将乐家老铺多年制作药酒经验的积淀,以及早年制作流膏、膏药和药酒的独特工艺、操作要领、技术诀窍等祖传秘制经验和宫廷工艺配方,作为非物质遗产完整地传承下来。百余年来,药酒工坊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始终坚持最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以产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闻名于世。
药酒工坊制酒工艺匠心独运。例如,虎骨酒工艺独特。虎胫骨要用香油炸。精选二百余味方药,先制成“一胶三丸三膏”。一胶,指虎骨胶;三丸,指再造丸、大活络丸和透骨镇风丸;三膏,指虎潜膏、国公膏和老鹳草膏;将国公酒注入铜罐,再投入一胶、三丸、三膏,铜罐置大铜锅内隔水加热至酒沸,搅拌,将罐中之物倾倒大缸中加盖密封。三年后收取缸内清液,过滤后装瓶,即为虎骨药酒。
药酒工坊讲究选料上乘,遵古炮制,千淘万漉。如原料药材鳖甲、龟甲要经过伏雨冲洗,秋露沾淋;防风要去须;连翘要去梗;麻黄要去根节;鹿茸要用酒火烧掉绒毛;人参、玄参要去掉芦头;醋炒青皮、乳香、香附;酒炒威灵仙、何首乌,很好的保证了药品的疗效。
多年药酒生产实践的积累,成就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制酒工匠。其中代表性人物就是药酒圣手程绍奎先生,他13岁起师从北京同仁堂老药工阮孝康,练就了一手地道的的药材炮制、鉴别和养护绝技,通过眼看、鼻嗅、手捻、口尝,准确的把握药酒提取、勾兑、调醇关键工序,做到批批性状一致,酒度控制在1度偏差,所制成酒酒色清澈醇厚、药香浓郁、酒香纯正。
通过一天参观学习和体验,在弥散着药酒飘香的工坊,不仅欣赏到药酒工坊的馆藏文物和艺术藏品,还能切身感受到乐家老铺沽上药酒浓厚的文化底蕴,既可以体验药酒生产过程,又亲自品味正宗的好药酒和老药酒,既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交流,大家感觉既意犹未尽,又难舍难分,大家相约下一站游学我们再见!
近期人文学堂开课信息: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jj/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