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什么样的老板不能跟

第一种事必躬亲型老板

  所谓事必躬亲,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放心不下,非要自己插上一手才安心。不论大事小事,总是想自己一手操办。

  一、特点解析

  ☆凡事都要亲自过问

  事必躬亲的老板,表面上看是老板,但实际上可能是秘书、经理、文员、外勤、公关、清洁工、保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公司内事无巨细,都在他的工作范围之内。你在搞策划方案,他会说你的方案不行,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你在写文案,他会说你的文字不行,要亲自写两段给你示范;你在和客户联系,他会和你一起与客户商谈;你在扫地,他也会觉得你连个地都扫不干净……整个公司,他无所不在,不管你在哪个角落里做什么事情,他总会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你背后,然后接过你手中的工作,让你手足无措。

  有时候,事必躬亲的老板真是让人想不透:既然他事无巨细,什么都想自己来办,那么他还找那么多手下来干嘛?

  ☆身心疲惫者大有人在

  事必躬亲的老板,没办法不累。现在不少企业的老总都感叹自己太忙!总是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思考和处理计划中的事务。常常是打算到办公室办一件事,结果半路上就被人拦住谈另一件事;好不容易来到办公室,又有一大帮人等在那里,这里还没谈完,那边电话又不断,手上待批文件一大堆,外边还有来客等着接待。日复一日,总是忙于这样那样的事务,计划中的事却无法完成。

  事必躬亲的老板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忙呢?实际上,何必事事都要亲自过问呢?现代的管理理念早已经提出管理者要充分授权,不要总是大权独揽、小权不放。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个人是不必事必躬亲的,这不需要复杂的经济理论,只要一些简单的例子就能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里就讲述了一个现代经济寓言:有一个放牛的农民和一个种土豆的农民,他们两人既喜欢吃牛肉又喜欢吃土豆。如果放牛的只提供牛肉,农民只生产土豆,那么,贸易的好处是最明显的。但是,如果他们既生产牛肉又生产土豆,情况会怎样?

  很明显,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老板是要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每件事情他都去管,能管得过来吗?能不累吗?古今中外,事必躬亲以至身心疲惫的老板大有人在,而如果有人非要做一个事必躬亲的老板,那他非得累垮不可!

  ☆不能彻底相信别人

  事必躬亲的老板,总是不能彻底相信别人。他们大多心中装着太多事情,什么事都要考虑,什么事都放不下,只有自己亲手做才觉得踏实。这样的老板,怎么能完全信任别人呢?这倒不是说他们心胸狭窄或是不能容人,实在是因为这样的老板大多都追求完美,并且有很严重的焦虑感。他们的焦虑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自己。虽然有时候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多信任别人,多让别人自主地完成工作,也好让自己的包袱轻一些,但是,事必躬亲早已经成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他们内心早已离不开这种方式,脱离了这种方法就浑身不自在;不能亲手照顾到每一个细节,他们就满心焦虑,总在想是不是哪里会出什么问题,手下是不是又出什么差错了?自己提心吊胆,坐立不安。

  就算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没办法很好地解决,仍然是一贯的忙里忙外,上窜下跳,经常搞得自己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二、典型代表

  ☆诸葛亮

  诸葛亮是事必躬亲型老板中最典型的代表。

  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来,面子之大,无出其右。刚开始的时候,刘备力量弱小,手底下叫得响的也就是关羽、张飞、赵子龙,另外一票人像糜芳、孙乾之流俱不足道,真正是十几个人,三两条枪。这个时期的刘备军团,力量弱小,搞得败走当阳,老婆糜夫人被逼死,儿子阿斗也险些夭折,诸葛亮好不容易才帮刘备摆脱困境打下江山,成就三分天下的事业。

  实事求是地说,诸葛亮能做出这番事业来,与他的事必躬亲是分不开的,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也。

  他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行动却是不值得提倡的。看看三国后期吧,蜀国一天比一天衰落,这多少也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分不开。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诸葛亮曾亲自校对登记册,主簿杨颙知道后劝谏:“治理国家犹如一家的规则和秩序,上下职务不能相互侵犯。”他还打了个比方,有一户人家,男仆耕田种地,女仆烧火做饭,鸡管报时,狗管看家防盗,牛负重载,马跑长途。主人看到家里样样工作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放心休息去了。然而有一天,这位主人打算亲自去做所有的活儿,去做种种琐事,结果累得疲惫不堪,却一无所成。

  这里并不是说主人的智慧不如男女奴仆和鸡狗,或是主人的办事能力不如手下,问题在于主人“丢了当家做主的方法”。杨顒的比方和劝说,可谓极是,可惜诸葛亮并没有认真听取,依然“亲理细事”、“夙兴夜寐”,内政军戎一把抓,大大损耗了自己的精力。到最后五丈原对峙之时,旷日持久,士兵有些松懈,需要整顿军纪。本应授权众将管理部属,可诸葛亮却是罚二十以上,皆亲自处理,忙得没日没夜,弄得“食少事烦”,司马懿闻后断言:“亮将死矣。”果如其言,不久,诸葛亮就累死在阵前,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

  另一方面,他的事必躬亲也让别人得不到锻炼,致使他死之后,蜀国后继无人,最终灭亡。比如说李严,在刘备眼中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刘备临终时,下遗诏让李严与诸葛亮一并辅佐少主,让李严为中督护,统领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刘备说得很清楚,是让诸葛亮在成都辅助刘禅主政务,让李严屯永安拒吴并主军务。诸葛亮秉政,本应充分发挥李严等人的作用,然而仍是“事无巨细”,都抓在自己手里,惹得李严不高兴,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资历没诸葛亮老呢?两人矛盾日益加深,后来诸葛亮以第五次北伐为借口,削了李严的兵权,调汉中负责后勤工作。而后来的运粮事件让诸葛亮抓住了李严的把柄,“乃废严为民,徙梓潼郡。”废了李严,诸葛亮就亲自抓起了运粮事宜,耗费了无数精力,搞出了“木牛流马”,可这也无济于事,再以后的事情就是秋风五丈原,蜀国从此走向衰亡了。

  三、前途分析

  ☆老板累倒,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事必躬亲的老板大多严重精神焦虑,身心疲惫,身体严重虚弱,往往还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就像上述的诸葛亮一样。一个人的身体即使再好,一旦事必躬亲起来,精神的压力和身体的疲惫也会很快将他的身体摧垮,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每天喝虎骨酒、鹿茸汤,也是扛不住的。

  当然,一个制度健全的公司,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集体,不会因一个人的倒下而影响正常的运转。但是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老板也就是领导者,他的确能影响到全局的形势与公司的发展。就算是美国这样一个制度健全的国家,一旦总统遇刺或是有个三长两短,不也得举国上下乱作一团,很长时间恢复不了元气吗?何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大公司里工作,目前很多公司都是私营的小公司,公司就是老板,老板就是公司,整个公司都是靠老板一个人撑着。什么时候老板倒下,这个公司也就算完了,蛇无头不行,树倒猢狲散,作为打工族的你我,到时候也只有卷铺盖走人。

  跟了事必躬亲型的老板,就得做好思想准备,就得多为老板的身体健康担一份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算自己倒下了,老板也不能倒下。要明白:自己倒下了,躺一会又能爬起来了;老板倒了,自己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了。

  ☆老板不放手,自己得不到发展,没有成就感。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有上进心的新时代年轻人,既然要工作,就肯定不能只是为了混个一日三餐。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发展,发展需要锻炼,而工作就是最好的锻炼,能创造最好的发展机会。没有锻炼,没有机会,哪有发展?落在一个事必躬亲的老板手里,你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老板不会放心让你干。在这种情形下,就算你升到不错的职位,也只是个空职而已。

  张先生在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做人事经理,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发展起点,可是偏偏老板就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家伙,人事上的每件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出现了什么问题老板也喜欢亲自解决,结果搞得张先生很郁闷。每次有什么问题,老板总是说他办事不力,还得自己出面,张先生有口难辩:明明是你自己不放手让我做!一年下来,工作没什么成绩,原地踏步,还屡屡被老板埋怨,张先生的感受可想而知。

  这还算是好一点的,像上面讲到的李严,落在诸葛亮的下面,不仅在刘备安排他负责的军务方面无所作为,还被诸葛亮找个机会废为庶民,那才叫惨呢!

  做一份工作,一是看有没有发展前途,二是看做得开心不开心。如果两方面都得不到,那这样的工作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老板事必躬亲对公司不利,公司前途堪忧

  老板事必躬亲,不只是老板的问题,也不只是具体的某个人的问题。老板首先是公司的领导,而员工也首先是公司的个人。老板事必躬亲,最主要同时也是最大的危害,将直接指向公司这个集体。

  美国华盛顿有一家生产体育用品的公司,经理威尔逊是一个精力充沛、热心助人的人。平时在公司里他总是忙忙碌碌,一刻也不闲。手下的同事有了什么问题请教他,他也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热心帮助人家解决。慢慢的,大家都喜欢找他帮忙,工作中一旦有了什么问题,大家的反应首先就是去找经理。结果威尔逊每天忙于大小事务,忙得晕头转向,而手下却越来越懒,办事能力也大为下降。

  后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威尔逊希望公司里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出自己的一分力,帮助公司摆脱困境。可是公司里的同事长期依赖威尔逊,已经丧失了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仍像以前一样,大事小事都去问威尔逊。而这个时候,威尔逊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大家处理问题了,他也才感慨自己当初实在不该太过热心了,应该给予手下充分锻炼的机会。

  公司是大家的。如果老板事必躬亲,大家都没有努力,更也没有机会努力,更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出力,这样的公司是没有竞争力的。现在讲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一个公司、一个集体,要想赢得竞争,必须有长远而持续的竞争力。如果整个公司只有老板一个人出力,就算他真有三头六臂,能把大事小事都处理得完美无瑕,但公司后继无人,没有后续力量,终有一天公司还是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企业跨了,最终吃亏的还是个人。

  四、不可跟指数

  平心而论,事必躬亲的老板多数都有很强的事业心,又敬业又吃苦耐劳。他们欠缺的不是精神和态度,而是做事的方法。事必躬亲的老板中,也有很多好老板,像诸葛亮,总体上还是非常让人折服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奉劝大家将事必躬亲的老板排除在选择之外吧!不然轻则混混日子、没有发展,重则无所事事,下岗在即。

  事必躬亲型的老板:阻碍发展指数:5

  心情郁闷指数:6

  不可跟指数:5.

  第二种优柔寡断型

  一个人优柔寡断,从性格方面分析,就是因为个性太软弱。个性软弱是内在的性格因素,而优柔寡断就是这类性格的外在表现。

  一、特点解析

  ☆性格软弱,遇事犹豫不决

  老板个性软弱,就害怕担当责任,就害怕出现意外,就不敢面对事实。于是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难以作出最终的决定。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在成名后回忆起一件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在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去玩,路过一棵大树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只还没长翅膀的小鸟。王安觉得这只小鸟很可怜,就把它捧在手里往家里走去。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妈妈从来不让他在家里养小动物。王安犹豫了一阵,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决定将小鸟先放在门口,自己先进去和妈妈说一说。

  妈妈终于同意王安在家里养那只可怜的小鸟,但是当王安高兴地跑出来时,却找不到那只小鸟了,只有一只黑猫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

  王安为此伤心了很久,然而他也从中得到了一个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同时也会失去成功的机遇。

  ☆容易在别人的言说中迷失方向

  优柔寡断的老板,性格软弱,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态度,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不仅为自己内心的斗争所困扰,而且还经常为别人的意见所困扰。因为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做出决定,所以优柔寡断的老板便习惯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且过分依赖别人的意见。善于聆听,本是一个优点,但是他们过分地依赖别人的想法,而“别人”不只一个,张三说东,李四说西,听谁的好,不听谁的好?这样想来,就更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如果经过周密的考虑,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那就应该毫不犹疑地坚持。老板作为决策者,在很多时候他的责任就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现实的形势总是很复杂,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纷涌而至,令人眼花缭乱。作为老板就应该有决断的魄力。如果总是徘徊于各种的意见之间,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决策的勇气,迟迟做不出选择,后果就只能是迷失了方向,错失了良机,对整个公司都是不利的。

  ☆没有斩钉截铁的作风,手腕不够硬

  优柔寡断的老板,很难让他迅速做出一个抉择,何况让他斩钉截铁呢?现代社会竞争是很激烈的,缺少斩钉截铁的作风,很难杀出一条血路。历史与现实都证明,很多时候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强硬的手腕才行。而优柔寡断的老板,恰恰缺少这一点。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就是一个典型的优柔寡断的人,他在面对四个深爱的女人时,难以选择;面对多次加害于自己亲人与朋友的敌人时,更是下不了手,一味的宽容忍让。以他的性格,本来不适合做一个领导者,但因为种种机缘,后来他做了明教的教主,也就成了一个优柔寡断的领导人。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记得,在全书的末尾,朱元璋势力渐强,手握重兵,战功显赫,他担心打下天下之后让张无忌做皇帝,便暗算了张无忌和赵敏。张无忌身怀绝世武功,即使遭了暗算,要制服朱元璋也非难事。但由于他一贯优柔寡断,拿不出强硬的手段,最后只能退隐世外,任朱元璋大权在握,翻覆天下了。

  二、典型代表

  ☆项羽

  说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中国可谓无人不晓,他的豪情千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仰慕和欣赏。楚霸王自小便学习“万人敌”,一生英勇无敌。但正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当断不断,才反受其乱,最后兵败于刘邦,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

  破秦入关之前,项羽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霸上,双方相距不远。谋士范增劝说项羽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攻打刘邦,而项羽却踌躇不决。这个时候刘邦手下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并且掠夺了全部财富。项羽闻言大怒,当即发誓次日便要消灭刘邦,然而项羽刚立下誓言,一转身又听信了刘邦收买的项伯一番花言巧语,遂打消了进攻刘邦的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堂堂一军统帅,别人劝打就打、劝和就和,一点主见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项羽性格的一大缺陷。

  如果说这一件事情只是反映项羽容易为别人的意见所动摇,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那么下一件事情更能反映他缺乏果敢的决断能力,白白丧失大好机会。

  项羽同意刘邦前来谢罪,摆下了鸿门宴。在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却总是下不了决心,默默不应。后来范增见项羽拿不定主意,就自己招来刺客项庄,让他以舞剑为名,找机会刺死刘邦,不料项伯却也拔剑起舞,暗中保护刘邦,项庄屡屡不能得手;面对项伯如此明目张胆的行为,项羽却视而不见,姑息纵容,让范增的计划再度落空。项庄舞剑意图未果,宴会上的气氛依旧十分紧张,刘邦欲走不能走,想留不敢留。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骖乘樊哙,将项羽大骂了一通,项羽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称樊哙为壮士,赐酒赐肉,对他很是敬重,可是这正在双方斗争的节骨眼上,并不是好汉惜好汉的时候。项羽的优柔寡断最终使刘邦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

  刘邦就不像项羽那样心慈手软了。当初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到阵前当人质,以此威胁刘邦投降。项羽对刘邦说:今天你要是不赶快投降的话,我就把你父亲放到锅里煮了。谁知刘邦根本不为所动,反而笑道:“煮就煮吧,只是到时候别忘了分给我一勺汤喝。”项羽无可奈何,要挟迫降的计划也由此落空。由此可见,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优柔寡断者注定要吃大亏,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妇人之仁也绝对要不得。难怪范增在鸿门宴结束的时候感叹道:“唉!竖子不足与谋。”

  堂堂楚霸王,最终还是吃了优柔寡断的亏。

  三、前途分析

  ☆老板的优柔寡断易造成公司内部混乱

  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的时候,正值明教生死攸关的关头。当时六派合围,大兵压境,内讧不断,人心涣散,真正是内忧外患,危在旦夕。张无忌凭着他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和绝顶的武功,击退强敌,令众人臣服,挽救了明教,也当上了教主,一时间重振了明教的威风,令江湖中人人敬仰。然而随着明教势力的壮大、事业的发展(参与抗击元军的起义),张无忌性格上的弱点也就日益显现出危害来。朱元璋羽翼渐丰,谋权篡位,陷害韩山童、韩林儿,逼走张无忌。张无忌无奈传位杨逍,可杨逍年老德薄,无法主持大局,导致人心涣散,明教只能终于四分五裂。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大肆镇压明教,明教这个名号也就终于在江湖上消失了。

  如果当时张无忌能够强硬一些,当机立断,瓦解朱元璋的势力,明教这个集团还是会有一个比较光明的前途的。

  老板优柔寡断,在公司集体里就没有足够的个人领导魅力,众人就容易轻视老板,不听从老板的指挥,各行其是;优柔寡断的老板再拿不出有力的手段来管理公司,公司内部就容易混乱,各人各派互相推诿扯皮,犹如一盘散沙。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导致内耗过多,资源浪费,效率降低,公司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在一个混乱的公司里做事,找不到归属感,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很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中,还要防备有没有人暗算自己……凡此种种,于个人的发展、于个人的情绪,都不会很好吧!

  ☆优柔寡断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易被淘汰

  优柔寡断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无比残酷,甚至你死我活,只有拥有相当的魄力才能杀出一条血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老板必须能敏锐地察觉市场走势的变化,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当机立断。面对机会,要能马上有清醒的认识,迎头赶上;面对突然的变故,要能迅速拿出强硬的手段应对,扭转形势,转危为安。作出一个决定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往往抓住了这几分钟,采取了及时得当的措施,公司就能迈进一大步;如果不能抓住这几分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良机错失,后悔不迭了。

  老板作为公司的领导者,若有优柔寡断的弱点,那公司也就危险了。追随这样的老板,处在这样的公司里,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公司在市场上处处落于人后,陷入被动,被对手打得越来越衰弱,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四、不可跟指数

  很多时候,优柔寡断这个词语是和没出息连在一块的。不错,优柔寡断就不能勇于面对失败,就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甚至本来有很不错的基础,也会因优柔寡断而优势尽失,前途着实不妙。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能优柔寡断,一个真正出色的老板就更不能优柔寡断!

  跟了优柔寡断的老板,轻则随着老板一起庸庸碌碌,勉强混口饭吃;重则随着老板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后悔莫及。

  优柔寡断型的老板:阻碍发展指数:6

  心情郁闷指数:6

  不可跟指数:6

  第三种朝令夕改型

  朝令夕改的公司一定没有前途!管理者要制定公司的游戏规则,并全力维护规则的严肃性,不能像有些小老板一样是规则的破坏者,因为他们认为:“规则是给员工制定的,我是超脱于规则之外的。”有这样的想法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一、特点解析

  ☆遇事反复难决

  这类老板因一件事情迟迟不能做出决断,就算做出了决断,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思索权衡。总是觉得刚才做出来的决定是不是还有哪里不妥?是不是哪些方面还没有照顾到?是不是哪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周全?是不是从另一个方面去做会更好一些?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吗?

  由此可见,优柔寡断的害处不只体现在决策中。决策之后,仍然优柔寡断,导致反复地决策,反复地对下属下达命令。优柔寡断的其他害处,在上一篇里已经详细叙述了。朝令夕改包含了优柔寡断,由此看来,朝令夕改型的老板,杀伤力比优柔寡断型的更强啊!

  ☆做事不慎重,经常改变主意

  不过朝令夕改型的老板,也未必全是优柔寡断,也有一种类型就恰恰与之相反。这样类型的老板做事格外干脆利落,往往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只不过再过几分钟,他就后悔了。

  这种老板的显著特征是做事不慎重。在做决定之前没有经过周详缜密的思考,对事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的估计与分析,也不善于耐心聆听别人的意见。可以说他们和优柔寡断型的老板走向了两个极端,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常常头脑一热就做出了决定,过上一段时间又会发现自己的决定漏洞百出,于是又心急火燎,赶紧下达新的命令。没准再过一会,又会发现新的命令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于是赶紧又改!屡屡这样,就出现了发布命令快、更改命令也快的情况。

  这种类型的老板与优柔寡断的老板性格特征相反,但是殊途同归,都会变成失败的老板。

  ☆说话不算话,不可信赖

  这种老板朝令夕改,基本上只是因为一种习惯。他们的思维里没有说话算话这个概念,千金一诺的作风和他们扯不上半点关系。他们说话随随便便,说的时候既不用心,说了之后又全然不放在心上,根本不算数。他们下命令全凭自己的情绪,高兴的时候给你下了一个命令,等到心情不好时他就会忘记自己说过的话,高声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一通训斥之后又让你去做和上一个命令完全相反的事情。这样的老板说话不当真,让人无法信赖。

  二、典型代表

  做事业需要付出智慧和努力。经过深思熟虑,认准了一个方向,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如果老板总是举棋不定,朝令夕改,只能说明他的不成熟,只会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

  ☆反复无定的饭店老板

  年初,北京人徐某投资60万元开了一家“金龙”饭店。饭店所处的地理位置还算比较理想,白天黑夜都车水马龙,吃饭的人肯定也少不了,所以徐某对自己的饭店充满了信心。

  在投资的时候,徐某就给自己的饭店确定了中档大众化的定位,他认为只要自己稳扎稳打,凭借地理优势,一定会有不错的收益。为此,饭店装修得干净、整洁、明快,菜肴以普通顾客能接受的大众菜为主。

  然而饭店开业三个多月了,经营状况却不太好。虽然门前人来人往,但人们好像忽略了这家饭店,一天到晚少有顾客光顾。招聘的服务员有时候甚至闲得无聊,只好一块聊聊天,打打苍蝇。

  这种情况的出现,徐某认为是因为饭店的形象不够突出。满大街都是各种经营家常菜的中小饭店,大家彼此彼此,实在难以从中脱颖而出。于是徐某决定转变经营风格,以大手笔精装修提升自己饭店的形象地位。他四处向朋友借款,又追加了三十万元对饭店进行了装修,门面扩宽,装上了巨大的玻璃门,门口两侧立上了两根盘有金龙的柱子,店内也经过了精心的装修,弄得金碧辉煌,一切桌椅用具重新购置;此外,还重金聘请了知名的大厨掌勺,生猛海鲜一应俱全。

  经过这一番动作,金龙饭店确实在这一条街上显得与众不同了,它的豪华气派将一干小饭店都比了下去,人们路过都不禁要多看几眼。徐某以为这次能杀出一条血路了,却不料两个月过去,饭店营业状况还是没有大的改观,反而因为成本增加,负担增重,亏损额稳步上升。

  徐某这回真的着急了,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他总结这次行动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看清自身饭店的形势。本来自己的饭店面积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所处的位置虽然人流量大,但来往的人们普遍不具备高消费能力,自然营业状况不佳。

  于是,心急火燎的徐某再一次改变饭店的定位,决定还是要迎合大众的口味,不过这一次不能再人云亦云地搞那些普通的家常菜了,这次他要主攻各种风味小吃。

  徐某辞退了大厨,从各地招来了制作民间小吃的高手;对饭店内部格局又进行了调整,将面积不大的饭店分为三个区域:西南小吃街、西北小吃街、南方小吃街。各种风味的小吃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结果呢?想必大家也猜出来了,徐某的这一次转型仍然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徐某再也没有能力做什么改变了,投资巨大、开业不过半年左右的饭店最终只有关门了事。

  事业发展不顺利,大家都会着急,都会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作相应的调整。这是应该的,同时也是必需的。但是这种调整应该建立在冷静分析、理性地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就盲目地作出改变。身为老板的徐某面对饭店经营状况不佳,不是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而是屡次盲目地对饭店作出大调整,不仅造成手下人员流动增加,组建不起一个稳定的团队,而且到头来折腾的还是他自己!

  三、前途分析

  ☆公司不能集中精力,效率低下

  朝令夕改致使公司决策不定,无法自始自终坚持一个发展方向。公司的开拓进取就像板上钉钉子,只有选定了目标,踏踏实实在一个点上用力敲打,钉子才能一点一点地牢牢钉入木板中。如果东敲一下,不满意了再西敲一下,左边几下,右边几下,这样永远都不能将钉子钉在木板上,只会在木板上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空洞。老板如果朝令夕改,在反复推倒重来的过程中就会浪费大量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同时效率低下。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率尤为重要。在你反复修改一个项目的时段内,竞争对手可能早就做出四五个项目了!一个公司没有效率,只能在竞争中落于下风。市场经济容不得左右摇摆、反复变动,效率应该是老板们永远挂在嘴边的词语。

  ☆个人工作难有成效,让人沮丧

  很难想像,在一个朝令夕改的老板手下能出什么成绩。

  要做一个项目,你把方案准备好,老板也批准了,接着你就着手做了,老板突然又说方案不行,得改。于是方案从头做起,批准之后你抓紧时间赶紧行动,生怕夜长梦多。眼看项目做到一半,老板觉得不行又要改,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努力地按照他说的去做,辛辛苦苦熬了好几个通宵,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老板却宣布这个项目不做了。

  一个人有多少精力经得起折腾?一个人有多少耐心经得起考验?一个人有多少青春经得起耗费?在朝令夕改的老板手下做事,忙死忙活,却总是做一些无用功,足以让人沮丧到欲哭无泪。

  四、不可跟指数

  如果你生性分外温和,脾气和耐心都出类拔萃,不怕折腾,也没什么追求,抱着无所谓、反正再怎么折腾也是工作的态度的话,那你不妨去投靠一个朝令夕改的老板。如果你不属于这样的人,那奉劝你还是离那些朝令夕改的老板远一些吧!

  朝令夕改型的老板:阻碍发展指数:6

  心情郁闷指数:8

  不可跟指数:7

  第四种专权独断型

  专权独断型的老板,权力欲极强。专权独断,正是他们为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而产生的一种行为风格。   

一、特点解析

  ☆权力欲极强

  一个心志淡泊的人不会强求别人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同样,一个对权力充满了欲望的人必然要求身边的人时时对他俯首帖耳,听无不从。对他们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对着一群手下指手画脚;如果让他们长时间自己独处或是孤军奋斗,他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就会体味到深深的失落。对他们而言,权力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专权独断的老板不能容忍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有人超越自己或与自己平起平坐。他们渴望拥有绝对的决定权,他们要看到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手下有令必从,他们要为自己树立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在嘴上就能表现出来,说话往往都是“我”字开头:“我提拔你……”、“我拨给你……”、“我奖励你……”、“我罚你……”、“我撤你……”等等,浓烈的权力意识表露无疑。

  古今中外很多政治领袖都是专权独断的人,秦始皇、赵匡胤、朱元璋、拿破仑、希特勒等等。

  ☆骄傲自大,听不见别人意见

  专权独断的老板总认为只有自己的意见才是正确的,自己的想法永远比手下高明。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如果你比我聪明,那么为什么我是老板,而不是你是老板?骄傲自大,几乎是每一个专权独断型老板的特征,他们永远都是那么自负,别人的话语、建议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个陪衬,只是为了衬托出自己的英明伟大。即使在公司开全体大会谈论问题的时候,他也总是会毫不留情地批驳别人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强硬的态度往往使得大家都不敢讲出自己的看法。

  就算有人给他们提意见,他们基本上也不采纳。专权独断的老板刚愎自用,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别人的建议,要不就是当作耳边风,要不就轻率地认为一无是处,搞不好还会好好地嘲笑一番。

  ☆对待手下严厉

  专权独断的老板由于极强的权力欲望和做事强硬的风格,往往对待下属都非常严厉。他们不会考虑手下的感受,更不会站在手下的角度上去思考,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凸现自己的地位。

  一方面,对手下进行严格的管理能够体现出他个人高高在上的地位,能让他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惧怕、别人对他的服从,能感受到操控别人的乐趣与成就感。另一方面,专权独断的老板喜欢轻视他人,对手下常不信任,总是认为光靠手下办不好事情,所以需要严厉的管理,有时候甚至要无情的责骂与惩罚,只有让手下对自己的命令无条件的执行,才能保证事态的顺利进展。再一方面,专权独断的老板最害怕有人影响他的地位,而严厉的管理是一种有效预防手下权力膨胀、打击下属信心的手段。这样的高压政策,往往使手下不敢对老板有任何异议。

  二、典型代表

  ☆希特勒

  希特勒是典型的专权独断型领导。他丧心病狂发动二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非正义的战争必然要失败,但是具体到战役的决策中来分析时,我们可以看到导致他后期战争节节败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专权独断。以“台风计划”这场战役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失败的原由来。

  “台风计划”是德国进攻莫斯科战役的代号。纳粹德国的目标是要占领全世界,莫斯科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由于莫斯科的重要性,希特勒专门制定了“台风计划”,以期一举拿下莫斯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德军最高统帅之间发生了严重分歧。以布劳希奇和哈尔德为首的陆军总司令部坚决主张全力进攻莫斯科,希特勒则反对这样做,他认为当时的形势更有利于歼灭仍在坚守中的基辅东面和第聂伯河东岸的苏军,并且他也希望先攻下北面的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会师,之后就可以全力进攻莫斯科,也就是说进攻莫斯科可以等一等再说。每个人对形势的认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但一个成功的人善于通过倾听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决策,而希特勒却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他对那些反对他意见的陆军元帅和将军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在一项“反备忘录”中骂他们是一批“脑袋已被过时理论弄得陈腐不堪”的人。希特勒如此蛮横的后果就是使得布劳希奇元帅和哈尔德元帅都不敢与之据理力争,而个性十足的伦斯特元帅则只是“纵声大笑”而已,根本不屑于提出反对意见。

  于是,希特勒一意孤行,命令从中路进攻莫斯科的部队中抽调大批部队增援北路和南路。希特勒很快攻陷了基辅,俘获了60余万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此战役在战略上的意义究竟何在呢?这样的胜利是不是德军真正需要的呢?在中路,德军的坦克部队两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动,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秋雨季节就快来了,到时候苏联的道路将是一片泥泞,机械化的部队难以开进,随之而来的又将是苏联可怕的严冬。以后的事实证明,天气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台风计划”的失败。

  年9月3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台风计划”,可这时雨季也随之来临,汽车、大炮被陷在烂泥之中动弹不得,德军不得不把正在作战的坦克撤来下去拖拽它们。空军飞机也无法正常起降,不能运送军需品,只能空投一捆捆绳子用于拖拽,最后连坦克也陷在烂泥中动弹不得了。德军在与越来越顽强的红军作战的同时,还要和这些可恶的烂泥搏斗,战斗力大大削弱。寒冬一到,更是将德军置于了严寒的地狱中。最后,苏联发动了大反攻,宣告“台风计划”彻底失败。

  希特勒专横独断,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一意孤行地放弃了进攻莫斯科,最终导致“台风计划”的破产。希特勒在二战前期运用“闪电战术”,所向披靡,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正确,如果他能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世界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费迪南?皮埃切

  费迪南?皮埃切年进入保时捷公司,年加入隶属大众公司的奥迪公司,年担任大众公司总裁,是大众公司著名的独裁者。

  大众公司在世界上鼎鼎有名,公司的成就与皮埃切在公司中的地位,使他形成了一种骄傲、自负的心理。皮埃切习惯以铁腕的方式统治大众公司。上任后,他炒掉了不服从他领导的20多个高级经理,其中包括两任奥迪公司总裁,从此公司里面再没有人能动摇他的地位。他直接掌管着公司的研究和开发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和公司品牌部门,大权独揽。公司的管理委员会也被他由9人压缩至5人,没有人敢对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也没有部门来监督他的行为。他的一位同事说道:“在大众公司,缺了皮埃切,什么决定也不能做。”甚至一位同皮埃切合作了多年的高级经理也说:“没有人会提批评性的建议,因为他们知道头准会不高兴。”凡是有人敢于挑战皮埃切的权威,对他的观点和决定表示异议,皮埃切总是统统将他们解雇了事。

  担任总裁不久,皮埃切就在一次管理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方案,要将基本汽车平台从16个降至4个。一位高级工程人员克里斯蒂安当即提出异议,因为这个方案意味着豪华的奥迪车和普通的大众车都将使用许多相同的零部件。克里斯蒂安认为如果所有车都使用奥迪的豪华配件,成本将会大幅提高。皮埃切马上尖苛地回答道:“我会记住你的名字的。”不过克里斯蒂安运气似乎不错,他的年纪已足够大了,老板似乎不想过分为难他,两年后他如期退休。但是这件事情也给同事们留下了一个教训,那就是千万不要质疑老板。

  长期的专权独断使大众公司的经理们终于无法再忍受皮埃切的铁腕统治了,年底,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公开信,并将它递交了公司监督委员会主席里埃森。在信中他们说道:“亲爱的里埃森,这个公司正控制在一个精神错乱的人手里。”可见经理们对皮埃切的意见之大。皮埃切专权独断,最后众叛亲离,只能以辞职结束这场纷争。

  希特勒作为德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在指挥关系到战争胜负的关键战役时,不仅听不进军事参谋们的正确意见,自以为是,而且还对他们采取粗暴、不信任和专断的态度,结果使得几位元帅都不敢与之据理力争。可以说,是希特勒的粗暴、不信任和专断导致了“台风计划”的破产。而皮埃切在大众公司的独断专行,下属不敢对他的决定提任何意见,这对公司决策的正确性造成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增加了下属对领导的不满。

  三、前途分析

  ☆专权独断弊端种种,公司前景堪忧

  老板专权独断,整个公司的权利都集中于他一个人的手中,这种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形不能有效提高各部门、各位公司成员的工作效益。在专权独断的老板手下,人们都习惯事事请示老板,没有老板的批准,没有老板的命令,谁都不敢有所动作。大家都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敢放手为公司出力,束手束脚,办事提心吊胆,本来自己就可决定的事情也要耐心地等候老板首肯,难免延误处理事务的最佳时机。特别是突然上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下属没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等到老板的指示下来,大多为时已晚。

  专权独断的老板喜欢把整个公司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某种程度上,公司就是他一个人的公司。公司的前景命运都和老板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板决策正确,则公司正常运行发展;老板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则公司随之衰亡。而专权独断的老板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是靠自己一个人打天下,一个人的决定怎么可能永远正确、万无一失呢?专权独断的老板,很有可能把公司带上一条不归路。

  ☆人人遭压制,难出成绩,无法出人头地

  在一个专权独断的老板手下做事,你头顶上就像永远压着一座无法摆脱的泰山,每一刻都处在他的压制之下。你没法提出你自己的想法,就算你提出来了,多半也会被老板无情地否决掉,老板才不会耐心考虑你的想法正不正确呢。你只能按照老板的指示行事,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有时候就算你明知道老板的命令是错误的,你也无能为力,因为任何对抗老板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你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向不好的方面发展下去,你着急也好,不着急也好,都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在一个专权独断的老板手下工作,很多时候你只能扮演一个工具的角色,有了成绩,功劳自然是老板的,都是他英明神武,才带领下属做出了个样子来;而要是有什么差错,老板就会像一头狮子一样撕了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做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成绩真是难上加难!要想凭自己的本事在专权独断的老板手下出人头地,那可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手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希特勒、秦始皇、朱元璋这些人手下做事,你会是什么感受?脖子上的脑袋,是不是老觉得有点不安稳?

  当然,在目前的社会下,大多数人遇不到这样的老板。但是一个专权独断的老板也能让你一天到晚神经紧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得随时留心不能触犯他,要无条件地对他言听计从,要完全忘却自我的存在,要随时准备面对他的指责和责骂,对你无情的否定与嘲笑,对你毫不留情的咆哮!每天处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你要被吓成一个胆小鬼,窝窝囊囊地苟且偷生,要不就被激得血气上涌,揭竿而起。

  四、不可跟指数

  没有人愿意在工作中处处受气,时时挨老板的批评吧?没有人愿意像一个木偶一样任人操控吧?没有人愿意在工作中永远有一个阴影在前方阻挡着你,让你看不到一个光明的未来吧?没有人愿意在工作中时时都得陪着小心,一不留神就会招来沉重的打击吧?

  跟着一个专权独断的老板,轻则庸庸碌碌,陪着小心郁闷的过日子;重则和老板矛盾越积越深,天长日久积累起来一朝爆发,于人于己于公司都是莫大的伤害。

  跟一个专权独断的老板,实在可称作是“危险的游戏”。

  专权独断型的老板:阻碍发展指数:7

  心情郁闷指数:8

  不可跟指数:7.5

摘录自: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
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xg/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