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智汇
药酒究竟是“药”还是“酒”呢?
药酒是中药哟!
其实,药酒,又称酒剂,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酒内浸提制成的制剂,属于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之一。药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其具有易于吸收、奏效迅速、服用简单、便于贮藏等特点,药酒和其他中成药一样,可用来防治疾病或强身壮体。但不同的药酒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范围,还有不同的禁忌症,所以切不可当作饮料来饮用。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情况下,随意饮用药酒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每年都有因服用药酒而死亡的病例报道。
内服外用各不同
药酒主要分为内服及外用两大类。
外用药酒多由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的中药配制而成,主要用于运动系统损伤的治疗,如关节或肌腱扭伤,肌肉劳损或风湿神经枣痛等。如正骨水、骨友灵等。
内服药酒又分为治疗和滋补两类。
治疗药酒又可分治疗风湿关节痛和治疗跌打损伤两类。治疗风湿病的药酒主要由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中药材配制而成,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等。如虎骨酒、舒经活络酒等。
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主要由活血化瘀、疗伤止痛、补肾强腰的中药配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等,如跌打损伤酒。
滋补类药酒又可分为补气、气血双补及补阳三大类。补气类药酒以人参酒为代表,对因气虚证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者有较好疗效。气血双补类药酒以八珍酒、十全大补酒为代表,以补气的四君子与补血的四物为主,气血双补,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心悸气短等。补阳类以人参鹿茸酒、虫草酒为代表,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等。
喝药酒的几个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用药酒
每一种药酒,都有适应范围,不能见药酒就饮。如遇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的人,要选用对应的药酒,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
2不宜饮酒的人群
凡是药酒或饮用酒,不是任何人都适用的,某些人群就要禁饮。如孕妇、乳母和儿童等人就不宜饮用药酒,也不宜饮用饮用酒。年老体弱者,因新陈代谢功能相对缓慢,饮用药酒也应当减量,不宜多饮。
3不宜饮酒的病症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溃疡、癫痫、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来说,禁饮酒,即使药酒也是不适宜的,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对酒过敏的人或某些皮肤病患者也要禁用或慎用药酒。
4服用剂量最佳服用量以每天20毫升左右为宜,且不可长期饮用,避免酒精对人体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药酒的服法还要根据体质、年龄等决定。
5药酒越陈越上乘很多人认为,酒是陈的香,药酒也应该是泡得越久越好。事实并非如此,饮药酒要注意时效,储存得当的情况下,一般优质酒以储藏4-5个月为最佳。如果继续长期储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使酒精度下降,酒精含量低于20%时,不仅酒味变淡、香气消失,还会导致药酒里的药物发酵、变质,药效也会受到影响。若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浑浊,则绝对不能再饮用。
6喝酒期间用药禁忌(1)头孢类+酒=毒药
头孢类抗生素与酒同服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2)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降压药,如利血平、卡托普利等服药期间若饮酒,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抗心绞痛+酒=头痛、休克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如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4)解热镇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如果服用该类药物时大量饮酒,可使胃肠道黏膜受到药物和乙醇的双重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5)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更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6)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使用降糖灵、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会造成低血糖休克。
(7)安眠药+酒=一条命
安眠药若与酒同服,酒精会加重安眠药的镇静效果,对大脑活动有抑制作用,会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如果服用者在活动状态下,还会增加跌倒、受伤和出车祸的风险。
(8)抗抑郁药+酒=加重病情
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9)治疗关节炎类药物+酒=胃溃疡、肝损伤
如西乐葆、萘普生等与酒同服,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
7专业指导下饮用如果是用于治疗的药酒,医院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饮用,服用量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若自己配置的药方,也要经过专业人员检查方可泡制、饮用。
和善医药有限公司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jj/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