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怀叫北京二锅头

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咱北京人无论是大餐小宴,或者街边撸串儿侃大天儿,这不来一口“二锅头”怎么像话?北京人对二锅头怀有特殊的亲切感和自豪感,可以说它已经不只是作为酒存在了,而是作为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二锅头作为北京人喜爱的一种白酒,原料为高粱。由于品牌和包装不同,还有若干省略的称呼,如:“小二”、“牛二”、“红星”等等。二锅头的度数比起南方的白酒来说,要高一些,多为44-56度。

二锅头,说起来,这名字起得土气,古朴,一开口,一种粗糙且俚俗的生活气便出来了!但其实,二锅头它很有情怀,它的那种情怀,是没有阶层之分的,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一瓶二锅头,一碟花生米,约上两三知己,一仰头灌下,且不论滋味如何,酒入豪肠,剑气入怀,心事好像全被酒给逼出来了,一股热血上涌,这才是年轻人特有的豪情,仿佛这世界所有的事都敢想也敢做。

花生米配二锅头,伴以一通天南地北的神侃,也算是一种难寻难求的自在境界。更甭说那些劳累一天的工人师傅,抱一瓶二锅头,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甚至颇有丈夫气概的姑娘们,也敢喝上一两口,过过酒瘾的。这是大家的酒,它鲜有的站在一个公平的台面上,顺道儿地揭示了众生平等的秘密。

二锅头的性格,也像某些人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不虚头巴脑。味道很辣,很劲道,没有一点经验和思想准备,真能撂得你一个跟头似的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酒性很烈,而且很有穿透力,一入口中,立刻冲向五脏六腑。然后一股热流,从头至脚,舒筋活血,疲乏顿消。然后眼热耳红,腾云驾雾。也因为烈,一到微醺状态,见好就收。此刻,一切烦恼,苦闷,不愉快,不如意,通通置之度外。夕阳西去,万家灯火,醉眼蒙眬,怡然自得;然后倒头一觉,养精蓄锐,明日再为生活奔走。

说实在的,要论什么精简生活,二锅头它就是粗俗了些,但是它活得最精简、活得也最明白最坦然。

它好就好在没有架子,它像是那种实实在在、古道热肠、没有弯弯肠子的男人。不知道鲁迅当年在北京,是否也爱喝二锅头?

他寄宿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时,经常“夜饮于广和居”,借酒浇愁。据他那刚烈的性格,应该不会对辛辣的二锅头有太多的抵触情绪。在他频频买醉的那段时间里所写的作品,如《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已不再像江南的黄酒那样绵软、温和,而如同北方烈性的老白干一般刚烈刺激。如果,仅凭花雕、加饭之类,无法使鲁迅爆发出撕心裂肺、惊世骇俗的一声呐喊。鲁迅的文章,至今仍散发着药的气质,是我们民族养心强体的“虎骨酒”。   

在南方二锅头不多见,若你去了北京,不喝二锅头,就跟去贵州不喝茅台一样遗憾。当然,国宴用酒是阳春白雪,二锅头自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北京本地的酒文化,绝对是由二锅头代表的,它是一尊民间的酒神。   

人在意气风发的时候,什么都想要最好的,从不考虑进退。只有在落魄的时候,平实与清醒的一面才会幡然醒悟。有时,喝好酒喝多了,我也会偶然喝喝二锅头,它能让那颗飘飘然的心腾的一下回到暖暖的胃里,知道自己站在哪里,未来要去到何处?

人生说白了,不就是一场体验吗?有钱没钱都得体验。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既然如此,享受就好。既然如此,何必给自己那么多压力,何必时时刻刻都要端着?拥有平常心,挺好。

业务

柳先生,

欢迎来电!









































鍖椾含涓尰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鍖椾含涓鍖婚櫌鎬庝箞鏍?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hgjj/3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