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摆烂你不知道的小众运动,正在悄然流

不久前,「集体爬行」运动火出圈。

匍匐的身影遍布从长城、香山到城市里的大小公园,不少高校还出现了正儿八经的爬行社团。

事实上,爬行式锻炼古已有之,源于东汉名医华佗的「五禽戏」——通过模仿动物的爬行姿势,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图源网络

这一届年轻人,不断在养生这条路上摸索,似乎又有了更多新的选择。

譬如太极拳、八段锦、金刚功等健身运动,一直被贴上「中老年运动」的标签。然而,现在陆续有年轻人加入其中,其中包括传统运动爱好者和几乎不运动的打工人。

不同于同龄人在玩的飞盘、陆冲、腰旗橄榄球等时髦运动,他们又为什么会选择这类较为古老的体育实践呢?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

我从8岁开始习武,12岁改练太极拳,到现在有14年了。

10岁那年,我被选拔到了济南武术队,之后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年,就在我17岁时,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型赛事,代表家乡山东队拿到了太极拳的冠军。

也正因为不断习练太极拳,后来又有了站上全运会赛场的机会。年,我21岁,获得了健身气功比赛的冠军。

那一年,也是健身气功首次被纳入全运会的参赛项目。我还记得当时来比赛的人,多是从全国各省市选拔过来,看起来每个年龄层的都有,从青壮年到中老年选手。

▲图源受访者提供

小时候被父母送去武校,是因为从小人比较瘦弱,初衷是为了抻筋拔骨、强身健体。我主要练的是「陈氏太极拳」(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包括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属于传统的一招一式,风格更稳重点,观赏性上不如竞赛式太极,纯粹是为了练功夫和养身体。

渐渐地,很多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练拳之后才养成的。比如喜欢在安静的环境喝茶、冥想、打坐。

除此之外,我几乎每天都会练拳,一般是在傍晚时分。在那一过程中,慢慢放空大脑,脑子里只有行云流水的拳法,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过这要看当天的状态,有时持续十分钟就走神了,有时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

最初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是想改变大家的认知和消除一些误解。

我想通过视频展现太极拳的「动态美」,先吸引到一部分年轻人,在激起他们的兴趣后,再鼓励他们去习练太极,慢慢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此前因为很多负面消息,导致健身气功被「污名化」,但它既不是宗教迷信,也不是什么神秘文化。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分支,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气功功法,目的就是为了修身、养性。

这项运动也不专属于中老年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现在小红书、抖音平台上,有不少年轻人找到我,咨询从哪里开始学起、怎么学比较好,我一般会建议从基本功和站桩开始。

其中包含的手眼身法步,是需要花费时力勤加练习的,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型。同时太极拳被喻为「哲拳」,其背后深厚的哲理和处世之道,也很适合感兴趣的年轻人深入研究。

太极拳并不古老,它充满生机和力量,很适合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尤其能让年轻人在此之中寻得一份平静。但目前,我所做的还很有限。

我是一个不爱运动的打工人,经常有颈椎、腰痛之类的小毛病。

当上「社畜」的第二年,我就成了按摩店里的常客。一般选择离家近的,一充值都是三五千起,当时月收入才不到一万,算起来有花了近4万块。包括刮痧、拔罐、推拿等基本操作,我几乎都尝试过,但按摩只能起到短暂的放松作用,不到一周就回到解放前了。

直到今年2月份,朋友给我推荐了金刚功。刚开始,她很谨慎地告诉我:「你不要觉得我在给你洗脑,你先自己试试看。」于是,我先跟着视频练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到现在也快一年了。

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这项运动简单好上手。因为我不喜欢运动,以前尝试过慢跑,不过没多久就放弃了,而这套功法场地无限制,动作好学又好做。对我来说不用跑、不用跳,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不会有那种剧烈运动的不适感。

▲图源《太极1:从零开始》

其次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带来的快感,尤其是刚开始练的时候效果很明显。一般早上练完后,整天下来都会比较有精神,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老爱犯困、容易疲惫。

再者就是身体上的变化——第一天跟练完后,肠胃立刻通畅了许多;一周左右,已经能有效地改善我的便秘和轻微的外痔;大概一个月,能明显感到右腿外翻的改善,我的两只腿能并拢了。

不过,金刚功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和其他类型的运动相比,它胜在「内练一口气」,注重呼吸和气息的调节,但对于想要减脂增肌、练出马甲线的人,可能效果不大。

除夕之外,我还加入了一个金刚功打卡群,里面有不少95后和00后。年轻人多,聊起天来都比较活跃,除了日常练功、养生的话题外,也会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上的趣事。

我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全年大概有2/3的时间在外出差,自然就没什么锻炼的机会和时间。

为了平衡好工作和运动,我做过很多努力和尝试。比如不用出差的时候,我就骑车或跑步5公里通勤。但很难坚持下来,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想看工作一整天,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强迫自己动起来,有时候看似很自律的行为,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身体。

直到去年11月,我在婚检时查出肿瘤。从那之后我的心态大变,开始越来越重视身体,为此还看了很多健康类的书,也买了很多养生保健品。

偶然在网上看到八段锦的推荐,介绍这项运动的动作较为平缓。于是,我就从B站搜索视频,每天跟着练习、在朋友圈打卡。

八段锦就像「广播体操」一样,一套8个动作,也就10来分钟。场地不限,只需要小小1㎡的地方,在卧室、会议室里都能练习。

▲图源《淑女飘飘拳》

它其实看似简单,细究起来也有很多小细节。整套功法柔和缓慢,其中每招每式都对应着人体的某个部位;而人体又是统一的整体,肌肉与关节、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练习。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能够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练功强调呼吸要与动作相结合,和现在倡导的「正念」、「冥想」很相似。积聚力量把体内的浊气用力呼出,从而达到气血通畅的目的;而在吸气和吐气的过程,也能起到调整情绪的作用。

久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不再那么容易感到焦虑了。

有的人说自己练习八段锦后,治好了自己的深夜失眠、持续脱发、肩颈酸痛……

在我看来吧,这很难直接归因于八段锦,任何运动都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从太极拳到金刚功、八段锦,这些我们从小听着熟悉、但很少有人去尝试的运动,却被这一届的年轻人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有研究报告显示,在「年轻人运动路上最大的困扰是什么」问题上,排名第一的是「工作太忙,没时间运动」。

如今生活节奏越加快速,不少打工人的现状是身体吃不消,但又挤不出完整的时间去运动。

于是就有了「啤酒里泡点枸杞」的朋克式养生,「熬最晚的夜,敷最贵面膜」的佛系生活,或是「深夜两点慢跑」的内卷式健身。

身体是第一本钱,所以养生没毛病,可怕的是多数人既不能摆脱熬夜的宿命,又坚定不了养生的信念。

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运动,终归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且能长期坚持下去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运动是一件「意动合一」的事,讲究想法与动作的协调配合。现在的年轻人,愈加重视运动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在古老的东方体育实践里,找到了释放压力和治愈自我的出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fidachina.com/lsjz/7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